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婚前调查”涉嫌违法

受访专家: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  孟  博   ¨北京市两高律师事务所管委会副主任  张  荆

本报记者  王思予

“谈了几年恋爱,却不知道对方的家底,甚至连有没有犯罪记录都一无所知,‘婚前背调’帮你解决问题。”近期,电商平台冒出不少号称能查婚史、征信、犯罪记录、疾病情况的“个人大数据”服务。《生命时报》记者调查发现,所谓的“婚前背调”服务背后,隐藏着一条见不得光的数据黑市,不仅严重侵犯个人隐私,更存在多重法律风险。

隐私沦为交易产品

近年来,婚前信息隐瞒导致的婚姻纠纷不断增加。这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信任危机,促使部分人希望通过“不法渠道”获取伴侣信息。

查找方便,伪装专业。记者在多个电商平台输入“婚前背调”“婚史查询”等关键词,发现多家提供此类服务的店铺。它们大多打着“某某律师事务所”等看似专业的旗号,店铺内“查婚史”“查房产”“查征信”等服务赫然在列。记者点击客服进行咨询,均未得到直接回应,而是系统自动发送一张含企业微信号的图片,引导记者“移步微信详聊”。

流程隐蔽,随意定价。按照一家名为“安哨侠旗舰店”(原名“某某律师事务所”)的指引,记者添加了“渠禾法律服务”的企业微信。对方迅速给出报价:查征信1200元,查婚史300元。当记者表示害怕数据来源不合法时,客服对此避而不谈。蹊跷的是,没过两天,另一同名企业微信添加记者,声称原账号“被举报了”,征信查询报价抬高至1500元,婚史查询涨至400元。这种账号更换和价格浮动,或与交易不稳定性与规避风险相关。

信息裸奔,监管真空。记者联系了多个商家,他们的口径一致:只需提供被调查人的身份证号,即可查询其征信、婚姻状况、债务、犯罪记录乃至住宿信息,并承诺“两天出结果”。对于数据来源,商家要么含糊其辞称“渠道合法”,要么干脆不予回应。所有交易均要求通过微信转账完成,不提供任何发票,完全脱离电商平台的监管和保障。一位商家提供的“服务套餐”显示,除基础信息外,还能查网贷、开房记录等敏感内容,价格从数百到数千元不等。面对记者对合法性的质疑,商家坚称“我们合规操作”,却拒绝出示任何资质证明。

已有案例证实,这些非法数据的源头不乏行业“内鬼”的泄露。据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信息显示,福建“90后”民警李某甲利用工作职务便利,查询公民个人信息,以每条80元的价格售卖;某医院产科主管护师韦某欺骗有权限的同事登录护士站系统查询产妇信息,包括产妇姓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分娩日期、分娩方式等,后售卖给某保健按摩中心个体经营者吴某,以获取报酬。

背调服务涉嫌违法

婚前背调需求的兴起,折射出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婚姻焦虑。北京市两高律师事务所管委会副主任张荆指出,办案中常遇到一方隐瞒巨额债务或犯罪前科,导致另一方婚后陷入经济困境或安全危机的情况。“婚前了解对方真实情况具有合理性,但必须通过合法途径。”张荆强调,记者调查的这些“背调服务”,几乎都踩在法律雷区上。

网络背调存在法律风险。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孟博严肃指出,从民事责任角度看,非法获取、提供他人信息侵犯公民隐私权。从刑事责任角度看,商家向他人非法获取、出售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需注意,“即便用途是‘正当’的,但通过窃取、买卖等非法手段获取信息,同样可能构成犯罪。”孟博强调。

平台失察滋生乱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平台内经营者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或者有其他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依法与该平台内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记者已就相关服务向涉事电商平台投诉,客服虽回应“严禁侵犯隐私的服务”,但截至发稿,被投诉店铺及产品仅被标记为“重点关注”,未被下架或实质处罚。这种“轻处理”的态度,客观上为数据黑市提供了生存空间。

近年来,国家网信办等多部门持续开展“清朗”行动整治个人信息买卖,2024年捣毁一批个人信息交易平台,全年共侦破相关案件7000余起,但该类犯罪仍处高发态势。孟博分析有以下可能原因:其一,客观上存在一定“市场需求”,部分人员试图以低成本、便捷方式获取他人信息;其二,交易极其隐蔽,通过加密通讯、企业号、短视频账号等多渠道进行,交易方式多为私下转账,给取证查处带来困难。

共筑安全防线

非法“婚前背调”看似是“解决信任问题”,实则是通过窃取信息获取“信息优势”,不仅会摧毁婚姻的情感基础,更会破坏社会信任机制,亟需强有力的管控。

监管重拳出击。监管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网络交易平台、数据服务公司等相关主体的监管,严厉打击非法获取、买卖个人信息的行为,提高违法成本。同时,还可以加强技术手段应用,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监测和发现潜在的违法交易线索。

平台压实责任。电商平台必须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严把准入关:加强对入驻商家的资质审核,特别是打着“法律”“咨询”旗号的服务提供者;强化内容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置违规的商品和服务信息;同时,建立高效、透明的投诉举报机制,对核实侵犯个人隐私的服务必须坚决下架,对违规商家进行严厉处罚(如封店、公示等),保存记录并向主管部门报告。

个人擦亮双眼。认清非法背调服务的法律风险,切勿轻信网络上的“黑市”查询,避免因小失大,从受害者变为违法参与者。如有婚前背调需求,务必通过合法、正规途径进行,比如,中国裁判文书网、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可查询对方涉诉、被执行情况;征信可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需被查询人授权)了解信用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