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植物染发”以后不能提了

受访专家: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 杨淑霞

上海市皮肤病医院皮肤内科主任医师 高芸璐

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严海平

本报记者 施婕

近日,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发布《染发化妆品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染发产品不得使用“植物染发”等容易引人误解的词语,并建议慎用“温和”“安全”等宣传用语,以进一步规范染发化妆品市场的宣传以及评价工作。

目前,市场上不少宣称“植物染发”的产品,实际上仍以化学染发成分为核心。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杨淑霞指出,植物染发剂通常指从天然植物中提取或以其为原料制成的产品。这类产品确实具备刺激性小、致敏风险较低等优势,但也普遍存在颜色选择有限、上色难度大、颜色较浅及持色时间短等问题。从技术角度来讲,要实现有效染发,必须打开头发表面的毛鳞片以使色素附着,而纯天然植物成分通常难以实现这一过程。

记者调查发现,尽管不少产品在包装和广告中突出“真植物、真健康”“天然温和无刺激”等卖点,其核心染发成分仍依赖于对苯二胺、间苯二酚等化学物质,这些成分实则为公认的强过敏原。上海市皮肤病医院皮肤内科主任医师高芸璐提醒,对易过敏人群而言,使用含此类成分的染发剂容易引发头皮红肿、瘙痒,甚至皮疹。如果消费者本身存在头皮问题,如脂溢性皮炎、过敏性皮炎,或头皮有破损,过敏风险会进一步升高,症状也可能更严重。

在法律层面,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严海平律师解读称,新规拟禁止“植物染发”等宣传用语,目的是防止消费者被误导。即便产品中添加了植物成分,真正起染发作用的往往仍是化学染发剂。这一变化意味着染发产品的宣传将逐渐从“概念营销”回归到“成分透明”,推动行业走向更加规范、诚信的方向。

从选购和健康角度,专家也给出了具体建议。消费者应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核对成分表与安全警示,理性看待“纯植物”等宣传。染发频率一年不宜超过3~4次,染前不洗头,以利用油脂保护头皮,或预先涂抹护发素隔离。应由专业人员操作,减少直接接触,头皮有异常时暂缓染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