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凡病皆宜用通法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教授 王 彤

在中医看来,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依靠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来维持生命活动。一旦运行受阻,就会生病。例如,气滞会引起胀闷、疼痛,血瘀会导致刺痛、肿块、面色暗沉,湿阻可引发困重、水肿、痰多,腑气不通容易便秘、腹胀,经络不通则会产生疼痛、麻木等。清代医家叶天士明确提出“大凡经脉六腑之病,总以宣通为是”,认为在治疗疾病时,注重疏通相关通道,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法”的核心在于保持气血津液运行畅通,包括通血脉、通经络、通腑气、通利水道等多个方面,临床中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活血化瘀法。适用于痛经、跌打损伤、心脑血管疾病等,常用丹参、川芎、桃仁、红花等药物,通过改善血液循环来治疗疾病。2.行气导滞法。适用于脾胃气滞引起的脘腹胀满、嗳气泛酸,常用陈皮、厚朴、木香、砂仁等药物。3.通腑泻下法。适用于实热内结、大便不通,代表方剂为承气汤类,能通腑泄热,治疗急腹症。4.利水渗湿法。适用于水肿、小便不利,茯苓、泽泻、车前子、薏仁等药物能通利水道,消除水肿。5.通经活络法。适用于风湿痹痛、中风后遗症,临证搭配丹参、川芎、独活、威灵仙等药物,通过疏通经络来缓解疼痛和恢复功能。

“通法”不仅是治疗方法,更是养生理念。如果大家能够保持以下好习惯,就能将“通”无形中融入生活,养出好身体。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油腻厚味阻滞脾胃。2.适当运动促进气血流通,推荐太极拳、八段锦、散步等柔和的锻炼方式。3.保持情绪舒畅,避免气机郁结。4.定期按摩合谷、内关、足三里、三阴交、神阙、大椎、百会等穴,以疏通经络。5.适量饮水,保持二便通畅。

“通法”虽好,但需辨证使用。体虚之人不宜过度疏通,应攻补兼施;孕妇、年老体弱者慎用峻猛的通泻药物。中医治疗强调“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任何干预手段都最好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