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至14日,2025华夏互联网与高血压AI医学创新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以“创新、共融、同铸健康中国梦”为主题,聚焦互联网、人工智能与高血压管理等前沿议题,汇聚医学、科技、人文等多领域专家,共同为推动“健康中国2030”战略实施献计献策。
本次大会主席为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高血压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宁玲教授,她在开幕致辞中向所有医学同仁,特别是引领学科发展的前辈们致以崇高敬意,并指出:“我们之所以能不断前行,是因为始终站在前辈的肩膀上。”她强调,医学是终身学习的职业,而跨界交流正是推动医学进步的重要力量,这也是大会坚守十年的初心。
“面对高血压这一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让我们有望实现全天候监测、精准预测和个性化干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在开幕式上介绍,近年来他的团队在血管内超声和冠脉支架等领域取得多项创新成果,每年超10万患者从中受益。他期待本次大会能推动创新技术真正应用于临床。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顾问韩晓芳指出,高血压防治是关乎人民健康和社会发展的系统工程。“国家推动慢病防治下沉基层,正是‘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实践。”她肯定了分会十年来的工作,特别是在探索“互联网+AI+医学”融合创新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大会特设TED演讲环节,六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从医学伦理、星球健康、学术诚信、医者境界等多个维度,带来了一场有温度、有深度的思想盛宴。中国医学科学院袁钟教授与会直言:“当医生就要当好人,不想当好人,千万别当大夫。”他强调医德与日常人伦的统一:“不爱父母,不爱儿女,不爱伴侣,怎么可能爱病人?”引发全场对医学本质的深思。
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刘国恩教授分享了正在构建的“星球健康坐标系统”,这一研究集成人类健康、动植物健康、生态健康和社会健康四大维度,涵盖了4.8万个变量指标,用人工智能评估地球健康状态。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刘玉村教授从医者境界谈起,提出了做人的四重境界:第一,做个合格公民;第二,做个好人;第三,做有信仰的人;第四,做有贡献的人。同时,他强调医者更要恪守职业操守,做到“三清”——清醒、清明、清净,追求“三高”——高雅、高尚、高贵。他表示,中国社会的健康源于每个家庭细胞的健康,而医者不仅要治病救人,更要成为社会的健康细胞。
“让我们共同享受这场医学、人文、科技融为一体的盛宴。”孙宁玲教授感慨到,这不仅是一场学术会议,更是一次跨界智慧的碰撞,一次面向未来的健康征程。站在十周年的新起点,华夏互联网与高血压AI医学创新大会将继续秉持“服务国家战略、推动跨界创新”的宗旨,进一步深化人工智能、大数据、远程医疗在高血压防控中的应用,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贡献专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