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男科主任医师 王 彬 □高子翔
前列腺增生是大多数男性都绕不开的一个问题。据调查,60岁左右男性发生前列腺增生的几率为50%,到七八十岁时,患病率可达80%。目前,临床上多采用西药、手术等治疗方式,可能会导致头晕、性功能障碍、尿失禁等不良反应。中医对前列腺增生早有认识并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且作为辅助和补充治疗有一定优势。近日,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良性前列腺增生中医诊疗指南(2025 版)》(以下简称《指南》),系统地阐述了中医在前列腺增生诊断、辨证、治疗和调护等方面的建议。

中医学中虽无“前列腺增生”这一病名,但依据症状表现,将其归属于“精癃”“癃闭”等范畴。中医认为,前列腺增生的发生,多与肾、膀胱以及其他脏腑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随着年龄增长,人体正气逐渐亏虚,加上各种外在或内在因素影响,导致机体阴阳失衡、气血不畅、水液代谢失常,最终引发前列腺增生,一般分为四型。
肾虚血瘀证。这是前列腺增生最为常见的证型。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水液代谢。当年龄增长,肾阳逐渐亏虚,推动血液运行的力量减弱,就会导致血液瘀滞于前列腺部位,就像河道里的水流变缓,泥沙容易淤积一样。此证型患者常出现尿频、尿急,尤其是夜尿增多,排尿困难、尿线变细、射程缩短、点滴而出表现明显,还伴有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小腹坠胀、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等症状。
针对肾虚血瘀证,治疗应以补肾活血为原则。金匮肾气丸是经典的补肾方剂,能温补肾阳,化生肾气。方中熟地、山药、山茱萸补肾填精;茯苓、泽泻利水渗湿;丹皮活血化瘀;桂枝、附子温补肾阳,鼓舞肾气。在此基础上,常配合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缓消肿块。两方合用,既能补肾气,又能活血化瘀,改善前列腺局部的血液循环,缓解增生症状。
脾气亏虚证。脾在人体中起着运化水谷和水液的作用。若脾气虚弱,运化功能失职,水液代谢就会出现障碍,停聚于体内,进而影响到膀胱的气化功能,导致排尿异常。这类患者除了有排尿无力、尿不尽等症状外,还常伴有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腹胀便溏、面色萎黄等表现。
此证的治疗关键是健脾益气。补中益气汤是这方面的代表方剂,其中的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人参、白术、甘草健脾益气;当归养血和营;陈皮理气和胃;升麻、柴胡升举清阳。该方通过提升脾气,增强脾的运化功能,使水液代谢恢复正常,从而改善排尿症状。
气滞血瘀证。在中医看来,情绪对人体健康影响极大。长期的情志不舒,如焦虑、抑郁、恼怒等,会导致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瘀血阻滞于前列腺,使得腺体增生,压迫尿道,引发排尿困难、尿流中断甚至出现血尿。这类患者还同时伴有小腹胀痛、胁肋胀满、情志抑郁等症状,就像全身的气都无法通行、难以疏散一样。
气滞血瘀证的治疗重点是行气活血,多选用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柴胡疏肝散疏肝理气,方中柴胡、枳壳、芍药、甘草疏肝理气止痛;川芎、香附行气活血。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方中桃仁、红花活血化瘀;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养血活血。两方合用,能有效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改善因气滞血瘀导致的前列腺增生症状。
水湿内停证。外感湿邪或体内脏腑功能失调,均可导致水湿内生。水湿之邪停滞于下焦,影响膀胱的正常气化,从而引发前列腺增生的相关症状。水湿内停证患者常感觉小便不利、尿少,还会出现水肿、肢体困重、舌苔白腻等。
此时宜采用利水渗湿之法。五苓散是常用方剂,其中猪苓、茯苓、泽泻利水渗湿;白术健脾燥湿;桂枝温阳化气,助膀胱气化以行水。该方能够有效促进水湿的排泄,改善患者小便不利等症状。
除了中药,《指南》提到,针刺、艾灸关元、中极、神阙等穴,采用肉桂、丁香制成药膏贴敷在以上穴位,也有助提升最大尿流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需要强调的是,无论哪种治疗方式,患者都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切不可自行用药,以免延误病情或引发不良反应。日常生活中,患者还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适度运动、避免久坐、饮食清淡等,这些都有助于疾病的康复和预防。▲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1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