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西南大学心理学部教授 汤永隆,本报记者 王思予
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阅兵式上那些震撼人心的画面,在社交媒体上流传并获赞无数——徒步方队步伐似乎精准到毫米,每一排队员的身姿复刻般挺拔,整齐的脚步声汇聚成铿锵有力、撼动人心的统一节奏;装备方队车身摆放角度完全一致,宛如一组立体的“移动方阵”,尽显规整之美;空中梯队的战机编队呼啸着掠过天际,不同机型保持着相同高度和间距,在天空中勾勒出清晰、整齐的线条……这些极致的“整齐划一”,让无数观众心中涌起难以言喻的舒适与振奋。西南大学心理学部教授汤永隆告诉《生命时报》记者,整齐的阅兵仪式不仅仅是“养眼”,更是一场对心灵的治愈。
秩序提高,认知节能。整齐划一首先带来视觉与认知的双重舒适。汤永隆说,人类大脑对秩序和规律有着天然偏好,这是进化中形成“省力机制”——当物体或动作呈现统一模式时,大脑无需花费额外精力处理杂乱信息,认知负荷大幅降低。阅兵方阵的等距、等速、等幅,是“零误差”的模板,大脑瞬间体验“完整”“匹配”,进而释放少量愉悦激素多巴胺,产生“不费脑的爽”。
可控感强,缓解焦虑。从情绪调节角度看,整齐能有效降低焦虑。汤永隆分析,当周围环境呈现杂乱状态时,大脑会因“不确定性”产生焦虑。而整齐划一的场景,让人们感受到“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就像阅兵中方阵的精准行进,每一步、每一个动作都遵循固定节奏,这种明确的秩序感能消除“未知风险”的担忧,大幅降低焦虑情绪,让内心回归平静舒适。
组织严谨,增强认同。汤永隆说,阅兵中士兵的统一动作、装备的规整排列,本质是军队高度组织性与纪律性的外在表现。这种“井然有序”会让观众直观感受到集体的严谨与专业,进而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另外,人类是社会性动物,对“融入集体”有着本能渴望。当看到阅兵中士兵们步调一致、精神抖擞地前进,观众会不自觉地将自己代入这个集体——仿佛自己也是这支队伍的一员,感受到集体的凝聚力与荣誉感。“与有荣焉”的心理带来归属感,是心理舒适感的重要来源,这种对组织的认同,会进一步转化为对国家、对集体的自豪感。
完美呈现,激发动力。整齐背后,还藏着人类对完美的追求。汤永隆提到,阅兵中方阵的“零误差”并非偶然,既来自士兵们成千上万次的刻苦训练,也来自高度信息化的精准管理,每一个统一动作、每一处规整细节,都是对“极致完美” 的执着践行。这种对卓越的追求,会让观众受到感染,“我们看到的不只是整齐的队伍,更是人类通过坚持与努力突破极限的过程”,这会激发内心对成长、对优秀的渴望,带来积极的心理激励。总之,这份“舒服感”,既是生理与心理的自然反应,更是人类对秩序、集体、卓越的深层向往。▲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1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