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抗磷脂综合征如何精准助孕保胎?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主任医师 邹淑花

备孕路上屡屡受挫,可能不是运气不好,而是身体里隐藏的“免疫杀手”在作怪。王女士曾两次遭遇孕晚期胎死腹中的悲剧,经过检查,医生发现她患有抗磷脂综合征——一种导致血液高凝状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针对性的抗凝血、抗免疫调理后,她第三次怀孕,最终成功分娩一个健康女婴。抗磷脂综合征(AP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存在抗磷脂抗体,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形成血栓。对于孕妇来说,这种疾病可能导致反复流产、胎死宫内、胎儿生长受限等严重并发症。

01 抗磷脂综合征,孕程的“隐形杀手”

抗磷脂综合征的主要特征为血栓形成和妊娠相关疾病的发生。其核心问题在于患者体内产生了攻击自身组织的抗磷脂抗体,包括抗心磷脂抗体、抗β2糖蛋白Ⅰ抗体和狼疮抗凝物等。

这些异常抗体让患者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简单说就是血液比正常人更容易凝固,形成血栓。

当血栓形成于胎盘时,会阻碍母体对胎儿的营养输送,导致胚胎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和营养,从而引发流产或胎停。

抗磷脂综合征对妊娠的影响不仅限于早期。随着孕周增加,胎盘功能可能进一步受损,导致胎儿生长受限、先兆子痫,甚至孕晚期胎死宫内。

02 精准诊断,找到问题的根源

要应对抗磷脂综合征,首先需要准确诊断。抗磷脂综合征的诊断需要间隔12周以上进行至少2次的抗磷脂抗体检测,如果结果均为阳性,且排除其他疾病,则可明确诊断。

如果您有以下情况,建议进行抗磷脂综合征的相关筛查:

· 有反复流产史,尤其是孕10周后不明原因流产

· 不明原因的反复不孕,且排除了其他常见不孕因素

· 有血栓形成史或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等不良妊娠史

· 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精准保胎强调在孕前尽可能做好检查,找到病因并治愈后再怀孕。这意味着对于有不良孕产史的女性,孕前评估远比孕后干预更为重要。

03 个体化治疗,应对不同情况

一旦确诊抗磷脂综合征,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系统治疗。治疗方案需根据个体特征的差异,制定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方案。

孕前干预与调理,孕前治疗的主要目标是调节免疫系统,改善血管状态,为胚胎着床和发育创造良好条件。常用药物包括:

· 免疫抑制剂:如硫酸羟氯喹片

· 抗凝药物:如低剂量阿司匹林

同时,医生会建议患者健康饮食、规律作息、适量运动,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代谢平衡。

孕期监测与药物调整,成功妊娠后,治疗不仅不能停止,还需要更加密切的监测和调整。孕期管理主要包括:

· 定期检查凝血功能、免疫指标和产检

· 使用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

· 监测胎儿发育情况,及时发现问题

随着孕周增加,药物剂量可能需要调整。例如,王女士在孕36周发现胎动减少,超声监测异常,医生建议她立即终止妊娠,最终通过剖宫产成功分娩。

04 多学科协作,全程管理保胎成功

抗磷脂综合征患者的保胎治疗需要一个多学科团队,包括生殖医学科、产科、风湿免疫科等专家共同参与。这种协作模式确保患者从孕前调理、孕期监测到分娩及产后管理,都能得到全方位的专业照护。以平顶山市生殖医学研究所为例,该机构通过多科室强强联合,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精准治疗及全孕期管理。

精准保胎的关键指标,在整个保胎治疗期间,医生会根据以下指标适时调整治疗方案:

· 激素三项:HCG、孕酮(P)、雌二醇(E2),特别是HCG的增长情况

· 超声检查:孕囊、卵黄囊、胚胎、胎心管搏动等

· 免疫指标:抗磷脂抗体阳性指标

· 凝血功能:D-二聚体(DD)等

通过密切监测这些指标,医生可以避免保胎治疗不足或过度保胎治疗,提高保胎成功率。

05 抗磷脂综合征保胎成功率与希望

对于抗磷脂综合征患者,一个关键问题是:保胎成功率高吗?答案是令人鼓舞的——抗磷脂抗体综合征保胎成功率通常比较高。但这有一个重要前提:患者需要接受规范化的诊断和个体化治疗,并密切配合医生进行全程管理。随着医学进步,即使是复杂的抗磷脂综合征,也有许多有效的治疗手段。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对于有生育计划的抗磷脂综合征患者,建议前往有丰富诊疗经验的专科医院,进行系统评估和规范治疗。王女士的故事不是个例。在专业医疗团队的指导下,许多患有抗磷脂综合征的女性最终都成功拥抱了属于自己的健康宝宝。最关键的一步是:寻求专业医疗帮助。前往正规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或精准保胎门诊,进行全面评估和个体化治疗。只有找准方向,用对方法,才能在备孕路上少走弯路。抗磷脂综合征已不再是无法逾越的生育障碍,精准医疗的时代已经为我们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