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袜子总破洞,脚踝恐变松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主管护师  李  洁  □副主任医师  曹  露

走路和跑步时腿脚没有不适感,但袜子经常容易破洞,且破洞总是“钟情”大脚趾或脚后跟。这可不是简单的袜子质量问题或走路太多导致,而是脚踝发出的预警信号,提示脚踝的稳定性可能正在变差。重视这个小小的信号,及早干预,才能避免未来更严重的扭伤和疼痛。

袜子是穿在脚上的,它的磨损直接反映了脚与鞋子的相互作用。理想状态下,我们走路时,脚踝受力均匀,袜子各部位的磨损也大致相同。如果你的脚踝存在结构或功能上的问题,就会导致异常磨损,长期反复某个特定位置就会率先被磨破。

一般来说,曾经扭伤过脚踝,且没有完全康复,就可能导致踝关节韧带松弛。这种不稳定的脚踝在走路时会发生不受控制的晃动,即行走时脚落地会有类似“滑冰”这样刹不住车的感觉,抬脚时因为踝关节的背伸肌肌力差,又要依赖勾起脚趾的力量进行补充。这种不稳定和脚踝错误的发力方式就像一场持续的、小范围的“拉锯战”,让脚趾和足跟对袜子产生摩擦,进而磨破袜子。这就是“袜子总破洞,脚踝恐变松”最直接的体现——破洞只是表象,关节松弛才是本质。

应对关节松弛,大多数人可以通过物理治疗改善症状。一方面,可通过针对性的力量训练(如提踵、踝泵、弹力带抗阻训练)、平衡训练(如单脚站、平衡球)来强化脚踝周围的肌肉,为松弛的关节重新提供动态稳定性和灵活性,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日常需注意调整步态,走路时注意用脚踝整体发力而非脚趾单独用力,保持身体重心稳定。

如果通过上述康复治疗措施未能及时改善,请不要犹豫,及时去医院就诊,医生会通过体格检查、X光或磁共振来评估你的踝关节整体状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康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