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三联方案”适合四类糖友

受访专家: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蒋翠萍

本报记者    张炳钰

糖尿病用药需兼顾控糖与安全。时隔4年,2025版《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物三联优化方案(二甲双胍+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中国专家共识》(下文简称“共识”)于近日更新发布,明确了“三联方案”的适用人群,为优化2型糖尿病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蒋翠萍表示,糖尿病患者常存在多重病理问题,除了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不足、肝糖输出异常、肾脏葡萄糖重吸收增加外,可能还伴有代谢综合征、心脏问题、眼底病变等。然而,单一药物通常仅能针对一种机制产生作用,例如二甲双胍主要改善胰岛素抵抗、抑制肝糖输出,无法全面解决多环节问题。二联或三联方案则可通过不同机制药物互补,比如,共识中的二甲双胍、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DPP4i,简称列汀类药)、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简称列净类药物),分别作用于肝脏、肠道、肾脏,可覆盖更多病理环节。

此外,对于糖化血红蛋白较高的患者来说,单药的控糖效果有限,且需长期调整剂量,可能引发不耐受。蒋翠萍指出,单药控糖达标耗时更久,二甲双胍大剂量易导致胃肠道反应,部分患者会出现恶心、腹泻等不适。二联或三联用药则可降低单一药物剂量,在保证疗效的同时减少不良反应;还能快速降低血糖,帮助患者尽早达标,减少高糖毒性对胰岛功能的持续损伤,甚至可能让患者实现糖尿病缓解。

《共识》指出,四类人群更适合用三联用药方案进行治疗:新诊断糖化血红蛋白较高的患者(单药或二联治疗达标慢,易延误胰岛功能保护时机);单药或二联治疗未达标患者;高剂量二甲双胍不耐受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后需简化治疗的患者。相比二联方案,三联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控糖更快。二联用药治疗3个月后,若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仍高于7%,或足量二甲双胍单药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仍高于7.5%,此时并发症风险可能会增加,需升级为三联方案。可通过三种机制协同,使糖化血红蛋白降幅更大,达标率更高;还可同时控制空腹和餐后血糖,从整体上保持血糖平稳。

保护心肾。研究显示,三联方案可降低全因死亡风险、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风险,同时改善体重、血压等代谢指标。其中,二甲双胍有明确心血管保护作用,列净类药有心血管和肾脏保护作用,列汀类药可减少低血糖风险。

治疗简化。对于经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血糖达标、但不愿继续注射胰岛素的患者,三联方案可替代注射治疗,简化用药方式,使其在外出旅游或出差场景下更为便捷,提升生活质量。同时,联合用药时,如使用复合制剂,可进一步减少服药片数,避免患者因服药过多而抵触治疗。

蒋翠萍强调,三联用药后,患者需重点关注血糖波动、肝肾功能、药物不良反应等问题。

血糖监测“点线面”。“点监测”即指尖血糖,建议轮流监测不同时间点,了解各时段血糖范围。“线监测”为动态血糖监测设备,尤其适合糖化高或血糖波动大的患者。“面监测”为糖化血红蛋白,需每3个月检测1次,反映近期平均血糖。

依据肝肾功能调药。三种药物均需依据肝肾功能调整药物剂量或禁用,避免损伤。列净类药虽有肾脏保护作用,可能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一过性下降,需定期监测(每3~6个月1次),必要时调整剂量。此外,治疗初期也需监测肝功能,避免药物相关肝损伤。

关注药物不良反应。列净类药物通过尿液排糖,可能会增加泌尿生殖道感染风险。因此,用药期间应适当多喝水,增加尿量,减少糖分在泌尿生殖道停留;注意个人卫生,可每日清洗外阴;若出现瘙痒、异常分泌物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必要时暂停使用列净类药,待感染控制后再评估是否继续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