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老人练舞,能防跌

● 推荐节奏舒缓的广场舞、简化交谊舞、太极扇和八段锦舞等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军事训练伤防治中心副教授  吴智钢  □李佳豆

舞台上,舞者连续十几秒“平转”后稳稳停住,观众往往心生疑问:为什么他们转得如此疯狂却不会头晕摔倒?近日,美国《神经报告》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给出新答案——长期系统化的舞蹈训练能够优化运动和姿势控制,预防跌倒。

该研究由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等机构联合完成,招募了19名职业舞者与19名普通人进行对照,采用“电流前庭刺激”(GVS)突然干扰平衡。研究发现,舞者在平时身体晃动更小,但受干扰时晃动幅度与普通人无异。结论指出,舞者抗眩晕并非压制前庭信号,而是借助更高阶的皮层-小脑网络,形成可随时调用的“身体地图”,从而在主动运动中快速校正姿势。换言之,舞蹈训练把“平衡软件”升级,而不是把“平衡硬件”静音。

上述“身体地图”概念并非孤例。此前,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网络开放》上的一篇对29项随机临床试验的系统研究表明,对于65岁及以上的健康老年人,基于舞蹈的身心运动可以降低37%的跌倒风险和31%的跌倒发生率,其效果超过单纯的肌力或步态训练。机制层面,舞蹈同时刺激三大平衡系统:1.前庭:旋转、摆头动作反复“校准”半规管;2.视觉:眼-头协调训练提升凝视稳定性;3.本体觉:脚掌、踝、膝、髋在节奏性负重中不断刷新“关节位置觉”。更关键的是,舞蹈要求预判、执行与纠错三个步骤在毫秒级时间内完成,相当于给大脑做“实时数独”,长期下来神经突触连接更致密,脑白质完整性更高。因此,跳舞把肌肉记忆升级为神经记忆,跌倒风险自然下降。

老年朋友可在家完成“5步筛查”:1.近1年内跌倒过;2.担心跌倒而减少活动;3.五次起坐测试:双手抱肩,从椅子站起-坐下5次,完成时间超过15秒(提示下肢肌力不足);4.单脚站立:睁眼单脚站立,能坚持的时间小于10秒(提示静态平衡受损);5.“3米往返”:以日常步速行走,走3米后转身返回,完成时间超过10秒或步态不稳。若符合上述任一项,建议咨询康复科或老年科,制定综合防跌计划,舞蹈可作为其中一环。

老年人跳“防跌舞”,首选节奏舒缓的慢三/四步广场舞,每分钟节拍数80~100(中等速度),相当于快走的代谢当量,易踩点、耗能低;其次是简化交谊舞,如北京平四、慢四,既练平衡又促社交;养生舞中的太极扇和八段锦舞,含半脚尖、转腰、云手等动作,能刺激踝本体觉和核心稳定;外加简化民族扇子舞,上肢持扇给大脑额外位置反馈,侧步点步膝踝扭力小,幅度可控,对膝关节友好。以上舞种的共同特点在于旋转角速度低、跳跃少、可单手扶杆练习,安全系数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65岁以上老年人每周应完成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身体活动,即可以每周进行5次舞蹈,每次30分钟,相当于连续跳6~8首交谊舞慢三或四步曲目,心率维持在105次/分钟以下,感觉微喘但能正常交谈。跳舞过程中,老人应避免快速连续旋转、深蹲下腰等;有严重骨质疏松、青光眼、未控制的心律失常等,需医生评估后再决定是否参与;若跳舞中出现眼冒金星、心悸、膝盖剧痛,应立即停止,靠墙站立或坐下,避免硬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