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秋天腿不暖,冬天病缠身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亚健康科主任医师  彭玉清

深秋时节,凉意渐浓,许多人已经穿上厚外套,却仍穿着单裤,裸露着脚踝。中医有“秋天腿不暖,冬天病缠身”之说,这种“上暖下凉”的穿衣方式,会为冬季的健康埋下隐患。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十二条正经中有六条起止于双脚,足部是全身阴经阳经交汇之处。下肢不保暖,寒邪易从足部侵入,循经上传,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失调,并且寒邪易潜伏体内,待到冬季阳气更弱之时,引发各种疾病。

关节疼痛加剧。寒邪侵袭膝关节、踝关节等部位,导致气血凝滞,不通则痛。许多人的老寒腿、关节炎在冬季加重,根源常在秋季受寒。

妇科疾病频发。寒邪侵入体内,容易导致宫寒、痛经、月经不调等妇科问题。因此,女性尤其需要注意下肢的保暖。

呼吸系统疾病。足部受凉可通过经络影响肺腑功能,降低呼吸道抵抗力,冬季更易感受风寒,诱发感冒、咳嗽。本就患有慢阻肺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冬季则会加重病情。

消化功能减弱。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均经过下肢,下肢受寒可能影响脾胃功能,导致冬季消化不良、腹痛腹泻。

老年人阳气渐衰、抗寒能力差,女性生理特点决定其对寒邪更敏感,平时畏寒怕冷、手脚冰凉的阳虚体质人群,及有风湿性关节炎、老寒腿等疾病者,应提前做好下肢保暖工作。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实用建议。

适时添衣。当一天中的低温降到15℃时,就应穿长裤,避免脚踝裸露。老年人、体弱者及女性更应提前保暖。

热水泡脚。每晚用40℃左右的热水泡脚15~20分钟,可以加入生姜、艾叶等温经散寒之品,促进血液循环。

穴位按摩。经常按摩足三里(小腿外膝眼下四横指处)、涌泉(曲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中)等穴位,能健脾温阳,增强体质。

适度运动。太极拳、散步等舒缓的运动可使全身气血流通、下肢得到锻炼,增强抗寒能力。

饮食调养。多食温性食物,如生姜、大蒜、羊肉、核桃等,少吃生冷寒凉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