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科主任医师 张涛
在中医理论中,肝属木,被誉为“将军之官”,主谋虑,负责调整全身气机,喜条达而恶抑郁。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熬夜多、饮食不节,很容易导致“肝木”失衡,出现烦躁易怒、两胁胀痛、头晕耳鸣、失眠多梦等问题。中医在调理这棵“生命之树”方面,有“清、养、疏、平”四大核心方法。

清:清肝泻火,如降甘霖。如果经常出现脾气暴躁、面红目赤、头痛眩晕、口苦口干、耳鸣如潮、小便发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等“肝火旺盛”症状,通常是长期情绪压抑(郁而化火)或过多摄入辛辣油腻食物(湿热内生)所致。肝火如同森林中的野火,需要及时扑灭,否则时间久了会殃及其他脏腑。日常调理可多吃绿色蔬菜、苦味食物,菊花茶、夏枯草茶、栀子茶有良好的清肝功效,可做成代茶饮频服。如果症状严重,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龙胆泻肝丸等中成药。
养:养肝补血,如溉根木。肝藏血,开窍于目,其华在爪。长时间用眼、思虑过度或失血过多,都会耗伤肝血,如同树木缺水,枝叶便会干枯,需以“养”为治。若眼睛干涩、视物模糊、手脚麻木、指甲脆薄易断、小腿抽筋、面色无华、头晕乏力、女性月经量少色淡等,多为肝血不足之象。日常可适当摄入补血养肝的食物,如猪肝、鸡肝、菠菜、胡萝卜、黑芝麻、桑葚、枸杞、红枣等;晚上11点前尽量入睡,凌晨1~3点肝经气血旺盛,是肝血回聚、自我修复的关键时段,切忌熬夜;枸杞桂圆茶、桑葚茶有养肝血的功效,可制成茶饮适当饮用。
疏:疏肝解郁,如拂春风。情绪低落、郁郁寡欢、喜欢叹气、胁肋胀痛、乳房胀痛(尤其在经前)、胃脘胀满且经常打嗝、月经不调、痛经等多与“肝气郁结”有关。肝主疏泄,情绪不畅最容易导致肝气郁结,如同树木被绳索捆绑,难以舒展,此时宜用“疏”法。日常遇事不顺心,应及时排解,可与朋友倾诉、培养兴趣爱好、做深呼吸;多去户外活动,推荐散步、慢跑、太极拳,有助于气机顺畅;饮食上可选用具有行气解郁作用的食材,如玫瑰花、佛手、陈皮、薄荷。
平:平肝潜阳,如定风舵。头晕目眩、头痛如裂、头重脚轻、血压升高、失眠多梦、耳鸣如蝉、舌红少苔常为“肝阳上亢”之征,多由肝肾阴虚发展而来。阴液不足,不能制约阳气,导致肝阳亢逆上行。好比船锚不稳,船便在风浪中摇摆不定,治疗应平息肝阳,潜降上逆之气。日常可多食滋阴潜阳之品,如黑木耳、牡蛎,并忌食辛辣、温燥食物;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可在医生指导下饮用菊花枸杞茶,或服用天麻钩藤颗粒等中成药。
“清、养、疏、平”四法能够相辅相成。比如,一个人可能同时存在肝血虚和肝气郁,需要“养”与“疏”并用;肝火旺日久会伤及肝阴,需要“清”与“平”兼顾。需要提醒的是,如果症状较重或长期未缓解,建议及时寻求专业中医师的综合诊治。▲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1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