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首都国医名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内分泌科教授 魏子孝
本报记者 田雨汀
脸色暗沉长斑、月经紊乱、失眠焦虑、体重难以控制、疲惫不堪……你是否长期被这些问题困扰,却查不出是什么疾病?这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个共同的“幕后指挥”——内分泌系统。在中医眼中,内分泌系统关乎全身气血、阴阳、脏腑的平衡。首都国医名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魏子孝教授积数十年临床经验,总结出“六步辨证法”,为调理内分泌提供了清晰有效的中医思路。

两次际遇后决心钻研内分泌
魏子孝对中医的深厚感情,源于两次难得的际遇。第一次是在1964年,他考入北京中医学院(现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当时恰逢第二版中医教材问世,全国名医耆宿参与编写,并由祝谌予、刘渡舟、印会河、王绵之等大师授课,严谨扎实的中医教育体系,为他奠定了坚固的学术基础。1970年毕业后,魏子孝被分配到贵州基层,作为一名中医师,他兼管中药房,接诊各类病种,沉浸在临床一线,逼着自己认真学习中医各科的内、外治方法,让他对中医临床实践、饮片辨识等有了一定积累,磨练出了扎实的基本功。
第二次际遇是在1978年,他成为中国中医研究院(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与北京中医学院合招的研究生,师从钱伯煊老先生。那时导师阵容可谓空前绝后,任应秋讲《素问》,程莘农讲《灵枢》,刘渡舟讲《伤寒》,董建华讲《温病》,又邀请了数十位各省市顶尖的中医临床大家做专题讲座。身处如此星光璀璨的学术氛围中,魏子孝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学术视野也随之大开。
研究生学习期间,魏子孝主攻妇科,由赵淑仪、傅方珍作为带教老师,他还随侍二老出门诊。赵老系统讲授西医妇科理论时,魏子孝深刻体会到,中医妇科能够长盛不衰,一方面源于西医妇科内分泌学与中医妇科临床的分期论治思路相近,另一方面也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理论的支持有关。由此,他逐渐对内分泌学萌生了浓厚兴趣。上世纪80年代末,魏子孝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领导的支持下组建内分泌科,正式扎根这一领域,不断探索中医治疗内分泌疾病的规律。
在内分泌疾病诊疗方面,魏子孝创制的院内制剂“降糖消脂胶囊”获得中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的专利,研制“养血散寒颗粒”“通痹汤”等协定处方,提出借鉴古代“脚气病”的辨治体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魏子孝还参与完成多个中药新药的临床试验,参与编写《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二版),为中医药在现代医学评价体系中争取了话语权,他的代表著作《学用中医体会录》更是浓缩了数十年的学术心得与临床经验,堪称青年医师学习手册。
内分泌疾病越来越常见
内分泌系统是人体重要的调节系统,通过分泌激素来调节生长发育、生殖、代谢、免疫等各种生理功能。从诊疗数据来看,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肥胖、代谢综合征最为常见。特别是糖尿病,患者总数庞大,我国患病率在过去几十年间显著攀升。
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同样居高不下。《中国居民慢性病与营养监测》数据显示,我国成年人甲状腺疾病总体患病率约20%,其中女性患病率为男性的3~4倍,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近年的调查显示,甲状腺结节检出率最高,为20%~35%,甲亢患病率为1.3%~2.4%,甲减为6.5%~13.8%。
除此以外,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不孕症等妇科病;性功能障碍、不育症等男科病;儿童发育迟缓、性早熟、老年骨质退行性病变、肾上腺皮质功能异常以及尿崩症等,也与内分泌密切相关。
魏子孝强调,内分泌疾病高发,罪魁在于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
精神压力是罪魁祸首。中医认为怒伤肝、思伤脾、恐伤肾,长期、高强度的精神压力,首先影响肝的疏泄,进而横逆犯脾,导致肝郁脾虚;久则耗伤心血,损伤肾精。这是导致内分泌紊乱最直接、最普遍的原因。
营养失衡是痰湿之源。高热量、高糖分、高油脂等肥甘厚味的食物超出了脾胃的运化能力,产生大量痰湿和内热;生冷寒凉的食物(冰镇饮料、寒性水果)直接损伤脾阳,导致运化功能衰退;不规律的饮食习惯(不吃早餐、深夜进食)扰乱脾胃正常的升降节律,使得人体的“后天之本”脾胃被痰湿渐渐困住。
熬夜透支生命之本。中医强调“天人相应”,夜间(尤其是子时和丑时,即23点至次日凌晨3点)阴气最盛,是肝胆经和肾经休养生息的时候。长期熬夜等于强行调动阳气,透支阴精,直接导致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是痤疮、脱发、月经紊乱、免疫力下降的重要原因。
使用塑料浊毒内侵。环境中的“邪气”会影响人体,如某些化学污染物、塑料制品中的环境激素(类雌激素)等,在中医看来属于“浊毒”或“秽浊之邪”。这些外邪侵入人体,会扰乱气血,影响脏腑(特别是肝和肾)的正常生理功能,干扰内分泌平衡。
融会中西,六步辨证
作为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内分泌科的奠基人,魏子孝不仅深谙中医之道,更能融会中西医学理念,提出以“抓主症”为核心的“六步辨证法”诊疗模式,开创了中医治疗内分泌疾病的新局面。首先,根据西医病名明确诊断;然后“抓主症”,即抓住疾病发展过程中最核心、最本质的症状与机理;遵循标本先后原则,区分主次矛盾,确定病情发展阶段;以辨证为纲,确定治疗方向;开出基础方;最后加减化裁用药。
“西医治疗内分泌疾病主要有两种手段。”魏子孝介绍,功能不足用激素替代,腺体增生或肿瘤则通过手术、放疗、药物等解决。“虽然这类治疗快速、直接,但可能带来副作用。”他表示,中医讲究扶正祛邪、整体调节、个体化治疗,对内分泌疾病有独特优势。
扶正祛邪即顾护正气、祛除邪气。所谓“治病留人”,重在恢复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中医治病有善后阶段,目的是使正气恢复。目前很多放疗、化疗、透析、大手术、产后以及消耗性疾病的患者,在治疗中或治疗后都愿意配合中医治疗,就体现了患者对中医扶正祛邪治疗理念的认可。
整体调节源自阴阳与藏象学说。中医最基本的辨证方法——“八纲辨证”,其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就反映了整体调节的思想。整体调节适用于任何疾病,尤其对于慢性病、难治性疾病、诊断不能明确的疾病,以及年老、体弱的患者,更能发挥中医优势。
个体化治疗强调“同病异治、异病同治”,遣方用药必须针对性强,如此才能保证治疗效果。这也是中成药品种再多也不能取代处方汤药的原因。
“有人说西医发展阻碍了中医,还有人认为中医治疗起效缓慢,其实不然。”魏子孝说,中西医治疗各有利弊,临床应有优势互补的意识。西医如果排斥中医,就无视了患者生活质量;中医如果排斥西医,则违背了“急则治标”的原则。魏子孝曾写下一副对联共勉弟子:“勤求古训勿薄今,汉若薄今则后无医圣《伤寒论》;博采众方莫排外,唐如排外或世阙药王《千金方》”。张仲景正是广泛参考当时各家临床经验,才写出《伤寒论》;孙思邈的《千金方》吸收了外来医学内容,才得以流传千古。魏子孝表示,现代社会医疗体系以西医为主导,中医若一味守旧,只会被边缘化。中医与西医虽然理论体系差异大,难以完全融合,但在临床上完全可以互相启发、取长补短。治疗内分泌疾病时,临床检测指标改善是衡量疗效的重要依据。他坦言,这对中医而言既是挑战,也是发展的动力。
保健即是延寿
魏子孝时常告诫患者,治疗疾病不仅靠医生,更依赖患者配合。他引用扁鹊的“六不治”提醒患者,骄恣不理、轻身重财、饮食无度、阴阳不调、体虚不服药、信巫不信医,都是难治之因。除了治病救人,他还非常重视“治未病”。“健康是长寿的前提,除了要注意生活规律、进餐合理、适当运动外,大家更应关注精神愉悦,保持平和愉悦的心态。”魏子孝解释,心主藏神,为“君主之官”,在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中起主宰作用。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百病息。情绪失调、精神紧张是许多慢性疾病的诱因,任何情绪波动及环境变化的过度刺激都可能导致气血逆乱,从而致病。
保持平和愉悦最有效的办法,是善于排解不良情绪。创造宽松的工作与生活环境、维系和谐的人际关系,会让人感到社会的温暖。专注于个人爱好,沉浸在各式各样的休闲乐趣中,会带来成就感和幸福感。“以真、善、美对待世界,自己必然已经生活在和谐的氛围之中。”魏子孝说。
至于追求长寿,魏子孝认为,不是人力所为。长寿的条件有二,一是基因决定,二是性格使然。为追求健康长寿,每天战战兢兢、斤斤计较地“刻划”生活,必定适得其反。▲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1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