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英国、瑞典、日本特约记者 纪双城 芓含 蒋丰
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最近发表韩国釜山大学一项研究称,到2100年,气候变化造成的极端缺水风险预计会影响全球74%的干旱多发区;其中近35%可能在2020年~2030年面临严重缺水。回顾2025年夏天,仅欧亚大陆就有多个国家遭遇用水危机。
英国:水库储量告急
英国遭遇了100多年来最干旱的春季,又迎来少见的夏季热浪。干旱天气已对当地生态与农业造成明显冲击,河流流量偏低导致水中氧气不足,引发鱼类死亡和藻类滋生,湿地干涸威胁着依赖其生存的物种,野火灾害也呈上升趋势。
早在今年5月,英国环境署就拉响了干旱警报。3月,英国降水量创1961年以来新低,4月降雨量仅为常年均值的50%,北部地区经历了自1929年以来最严峻的旱情考验。尽管7月部分地区出现降雨,但河流流量和水库水位仍较6月呈下降趋势;进入8月后,干燥天气回归,叠加夏季第四波热浪,公共供水系统和内河航道压力持续加大。英国环境署数据显示,全英格兰地区的水库水位仅为67.7%,49%的河川流量低于正常水平。
为强化应对举措,英国政府推进了一项涉及千亿英镑的计划,包括新建9座水库和更新输水管道。但“远水解不了近渴”,且英国广播公司分析称,导致英国缺水的原因,除了天气,还有人为因素。畜牧业和家庭用水是英国淡水消耗的大头,占55%,农业用水仅占1%。英国人均每日用水达150升,包括洗澡、冲厕、洗衣、浇灌花园等。因此,英国环境署呼吁公众配合节水,建议通过安装雨水桶、修复漏水设施、缩短淋浴时间等方法减少用水;英格兰北部约克郡则直接宣布禁止使用花园水管。
瑞典:紧急限制用水
原本水资源丰富的北欧,2025年出现了罕见的干旱状况。瑞典、挪威、芬兰相继预警水库告急、地下水位下降,政府被迫采取紧急节水措施。
数据显示,今年7月,瑞典平均降水量远低于往年同期。瑞典地质与水文调查局警告,瑞典多个地区地下水位已降至警戒线,干旱较往年更严重且覆盖范围更广,不仅南部地区受到影响,首都斯德哥尔摩和乌普萨拉、厄勒布鲁等地也罕见地遭遇用水危机,部分小镇甚至出现高峰时段供水中断、需用水罐车补给的情况。
为缓解危机,瑞典多地政府启动紧急用水限令,并在供水不足地区部署移动供水车。比如,斯德哥尔摩当局呼吁居民缩短淋浴时间、减少给草坪浇水、禁止为私人泳池注水等;部分城市提高水价,以限制过量用水。国家层面上,瑞典政府开始对设备进行完善改造,除紧急升级供水管网以防止漏损、提高水厂处理能力外,还在投资建设新的地下水储备、雨水回收系统和淡水调度工程,以增强应对干旱危机的韧性。目前来看,虽然短期内供水紧张仍难以完全缓解,但多地节水措施初见成效,部分地区日均用水量下降了10%~15%。
瑞典环境署及气候学家均认为,如果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不减,类似的干旱与用水危机可能会在未来更频繁出现。政府必须制定更长远的水资源管理战略,包括跨区域调水、地下水保护和智能水网技术,以便在未来10~20年内提高抗旱能力。
事实上,用水危机不仅发生在瑞典,挪威首都奥斯陆从7月底呼吁居民自愿限水;芬兰北部部分地区虽有水源盈余,但南部和东南部水资源紧张已成普遍现象。因此,北欧国家应加强区域合作,共享气候数据和水资源调度经验,以降低未来的干旱影响。
日本:稻田缺水歉收
今年日本的夏天格外酷热,根据日本气象厅发布的数据,7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2.89℃,为1898年有可比数据以来的最高值。受此影响,日本降雨量明显减少。今年7月,日本多地的降水量甚至不及常年均值的一半,东北地区和北陆地区更是创造历史新低,分别只有往年的13%和8%。
日本气象厅早在今年2月发布3月~8月的天气预测时就特别提醒,由于降水量比往年明显偏少,“需要注意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日本国土交通省统计数据显示,截至7月31日,日本33座水库蓄水量均低于常年平均水平,位于岩手县和宫城县的两座水库已经见底。
与其他一些国家不同,除了干旱天气外,日本特有的地形也是造成用水紧张的原因之一。相比大陆地形,日本国土狭窄,河川距离短,即使有急量降水也容易直接汇入大海,导致水资源利用困难。毫不夸张地说,干旱导致的用水危机成为日本继地震、海啸之外的第三大灾难。
缺水问题直接冲击了日本农业,水稻长势缓慢,新米收成面临危机。以日本西部的兵库县为例,其遭遇有记录以来的最酷热天气,缺水成为当地农业生产的最大难题。为缓解农田作业面临的用水危机,兵库县知事齐藤元彦提出了1.2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62万元)的补正预算案,这笔专款主要用于在稻田周边开辟供水车使用的水道,通过人工灌溉降低干旱损失。由于多地稻田用水告急,日本农林水产省不得不组建“缺水高温对策本部”,商讨应对措施。
日本国土交通省提醒,日本用水不足将成为常态,需采取切实措施应对,比如,种植水源林(能调节、改善水源流量和水质的一种防护林),通过森林自有蓄水能力,缓解用水危机;创新技术,尝试将海水转化为饮用水,在一定程度上补充用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