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骨科医师 张玮 □主任医师 曾峥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简称“膝关节炎”)是中老年人常见的关节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软骨磨损、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过去,晚期膝骨关节炎只能“一换到底”,即全膝关节置换术。随着技术发展,膝关节炎治疗可以“精修”(即单髁置换术)了,通过局部置换受损关节面,最大限度地保留健康骨组织及韧带结构。
两扇中有一扇出了问题,你是选择整个门换掉,还是只修理出问题的一边?单髁置换术的核心原理是“只换坏的,不动好的”,即针对膝关节单个受损间室(通常是内侧间室)进行表面置换,从而保留健康的关节组织。手术中,医生会移除受损的软骨和少量骨质,用金属和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假体替代这些部位,并通过高交联聚乙烯衬垫恢复类似半月板的缓冲功能。总的来说,膝关节的健康软骨、韧带全部保留,又减少创伤、加速康复。
单髁置换术有几大特点:1.创口小,恢复快。切口约5~8厘米,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大多数患者术后第一天即可下地活动,住院时间明显缩短。2.功能保留,感觉更自然。保留前后十字韧带,术后膝盖的运动和步态更接近自然状态,上下楼梯也更轻松。3.风险低,花费少。感染风险和并发症发生率都降低,医疗花费也更少,尤其适合身体状况较差的老年人。4.翻修简单。以后若需更换假体,翻修更简单和方便。
单髁置换的假体“寿命”十分可靠。数据显示,10年生存率达95%,20年生存率达85%~91%。但术后应避免爬山、深蹲等高冲击运动,将体重指数[BMI=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控制在28以下,每年复查X线。
单髁置换有一定的“择偶条件”:病变局限,仅限膝关节单间室(多为内侧);韧带完整,前交叉韧带和内侧副韧带须功能正常,确保术后稳定性;如轻微内翻畸形,角度应小于15°,且可通过手术矫正;膝关节活动度好,屈曲挛缩小于15°,活动度在90°以上;局灶性骨坏死。若患者膝关节病变广泛、多间室病变、合并韧带损伤、髌股关节严重退变等情况,仍建议进行全膝置换。
预防远胜于治疗,呵护关节日常要注意:1.科学运动。选择低冲击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散步等,避免爬山、爬楼梯、深蹲等运动,运动前充分热身(5~10分钟),运动后静态拉伸。日常走路要腰背挺直,避免“内八字”“外八字”步态。2.做好体重管理与饮食调节。保持合理体重,适当多摄入富含蛋白质、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3.注意保养关节。做好膝关节保暖,穿有弹性、足弓支撑良好的鞋子,避免穿高跟鞋、人字拖等;减轻膝关节负荷,如上下楼梯时使用扶手辅助,上楼先迈健侧腿,下楼先迈患侧腿,起身或坐下时避免膝盖过度屈曲,避免长时间跪坐或盘腿。4.定期检查关节功能。50岁以上人群每年检查,若出现反复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