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性学会医学科普分会秘书 邓琛耀
几乎所有男性都知道勃起功能障碍(俗称“阳痿”)是个常见病,但当发生在自己身上时,会去治、及时治的人,少之又少。最近,刊登在美国《性医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称,首次出现阳痿症状后,许多男性要到两年多以后才会就医。
这项研究共纳入了202名阳痿患者,通过问询病史发现,从出现勃起困难症状到首次就诊,患者平均要等30.7个月才会鼓起勇气求助,尤其是症状没那么严重的人,拖得更久。为何男性宁愿忍受多年的困扰与焦虑,也不愿寻求立竿见影的专业帮助?原因主要归结为以下三点。
一是内心排斥与病耻感。这是横亘在就医路上最大、最顽固的障碍。在许多文化和社会语境中,男性的性能力被错误地与男子气概、活力、成功甚至个人价值紧密绑定。承认自己“不行”,像是一种对自我身份的根本否定,会带来强烈的羞耻、尴尬和自尊心受挫感。患者由于害怕来自伴侣的失望、嘲笑,或担心被医生或别人评判,从而产生“没什么大事就不管了”“不看病就没病”的想法。
二是错误的疾病认知。许多男性对阳痿认识不全面,直接导致了他们的消极应对。比如首次出现勃起问题时,他们更倾向于将其归咎于一时的工作压力、疲劳或偶尔的情绪低落,认为这只是暂时的、能自行恢复的现象。但其实,当偶然现象变得频繁,还不及时治疗,这种病症就会固着下来,并且变得越来越严重。另外,不少中老年男性错误地认为,阳痿是随着年龄增长不可避免会出现的问题,觉得被动接受就好,不需要主动治疗,这会错过让生殖器延缓衰老的机会,更早地失去“性福”。
三是乱用互联网搜索。研究发现,越是依赖于网络搜索和道听途说来“自我诊断”和“自我治疗”的人,其就医延迟时间越长。互联网是把双刃剑,它既提供了海量信息,帮助男性判断,也制造了巨大的混乱。很多男性遇到问题时,第一反应就是求助网络搜索,但上面的信息参差不齐,还充斥着商业广告、夸大其词的宣传和未证实的个人经验分享,这些都可能带来不科学的认知、不靠谱的“偏方”和充满风险的产品。最终不仅会浪费宝贵的就医时间,还进一步加剧病情,得不偿失。
阳痿不是感冒,不会“过几天自己就好”,三番四次出现的“不举”,是重要的健康警报。对此,最明智的态度是:把它当成正常的疾病,不要有心理障碍,立即挂号就诊。尤其是出现以下情况时,更要马上就医:
频率越来越高。偶尔一两次失败可以继续观察,但如果超过25%(即每4次尝试中至少有1次)的性生活难以达到或维持足够的勃起,就要重视起来。
伴随其他症状。勃起困难的同时还伴有以下症状者,提示可能存在器质性疾病:晨间勃起或夜间勃起显著减少或消失、性欲明显减退、难以达到高潮、射精困难或精液量减少;身体其他部位有异常,如胸闷、气短、视力模糊、口渴、多尿、手抖、体重变化等,此时切勿拖延。
引发显著心理困扰。即使勃起问题发生的频率不高,但如果它给你带来了持续的焦虑、抑郁、自卑,或者导致与伴侣间的关系恶化,这种情况同样严重,是马上就医的充分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