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很多知名博主陷入抑郁

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病科副主任医师 宋崇升

拥有数千万粉丝的教育博主李某乐,成为网红后抑郁;33岁的某知名健身博主因抑郁症轻生;坐拥250多万粉丝的搞笑短视频博主“小李飞叨”前阵子被确诊抑郁……近年来,诸多知名博主被曝精神心理问题,虽说目前没有具体统计数据,但他们特殊的工作方式和生活习惯,确实增加了抑郁的风险。

首当其冲的就是夜间睡眠不足。很多博主的工作时间是在晚上,而且多半要持续活跃到深夜,有的甚至通宵不眠。这种混乱的作息让身体吃不消。夜间睡眠不仅能让身体得到休息,精力得到恢复,还是一个身体自我修复的过程。有了正常睡眠,中枢神经内分泌才会正常发挥作用,生长激素、褪黑素等与睡眠、情绪等有关的神经递质才能规律释放,以维持生物钟稳定,降低抑郁风险。而晚睡晚起,或者黑白颠倒,脑内神经内分泌紊乱,大脑减少自我修复和清理代谢废物的机会,抑郁风险随之增加。且熬夜时间越长,累积效应越明显,抑郁风险也越大。这也是很多抑郁症患者发病的重要生物学机制之一。

此外,网红有个不同常人之处,就是他们多数有固定的人设,或者说是展示给大众的社会角色,因此很难做真实、完整的自己。成功的人物设定可以给网红们带来福利,收获关注,但这也是一种限定和枷锁。网红们把评价自我的权力过度让渡给观众,可能会为了迎合粉丝,故意压抑自己与外部期望不一致的地方,努力维护外在形象和个性,以保持自己的吸引力。长期处于这种固定、狭隘的人设中,会让一些人活得很疲惫、很焦虑,甚至很分裂、很扭曲。

而且,网红们树大招风,不论他们自以为做得多完美,总有一些人不满意。如果再出现一些瑕疵、小错,很容易被“黑粉”揪住不放,无限放大,招致一波又一波的攻击甚至辱骂。除了商业网红,一些专业突出的学术名人,在网络上很活跃、很受拥戴,但现实生活中可能会因出名而遭人嫉恨,被孤立排挤。这些持续的负性刺激和体验,都会给他们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无疑增加了抑郁风险。

最后,网络博主的赛道很卷,行业竞争压力很大,在其中一直保持上游位置需要付出很多精力。有些头部网红,一个人的成功就等于一个团队、一个公司的成功,虽赚得多,但背负的责任和期望也很大。这些竞争和压力,会成为一种慢性的应激,一直消耗着网红的心理能量。有的网红本身不喜欢竞争,或者心理韧性不佳,再遭受一些网络冲击,或在竞争中受到挫败,影响心情和自信,很容易就陷入抑郁的泥潭。

好在,不少网红博主已经意识到问题,很多人没有遮遮掩掩,而是大大方方承认自己抑郁了,对病症也有客观合理的认识,主动接受药物治疗。这既有助于他们的康复,也传播了正确的心理健康知识。这样积极理性的博主,也值得享有被关注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