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有些网传助眠法不靠谱

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科副主任医师  赵  敏

近期更新的综艺节目《初入职场·中医季》中,“助力团”嘉宾向朋友们推荐了多种“助眠法”,其中不乏人们口口相传的“妙方”。这些方法真的有用吗?

吹风机烘脚。模仿泡脚原理,试图通过热力促进足部血液循环,达到放松效果。但持续热风直吹脚部,极易造成低温烫伤,风险远大于潜在益处。正确方法是,选择40℃左右的热水泡脚15分钟,可在水中加点艾叶、合欢皮、柏子仁等中药,或穿上舒适的袜子睡觉。

枕边放洋葱。节目中,嘉宾称洋葱散发的特殊气味有助于催眠。事实上,洋葱的气味对多数人来说并不舒缓,反而可能引起鼻咽不适、流泪,甚至诱发呼吸道敏感或过敏反应,严重干扰睡眠。“闻香助眠”应选择薰衣草、佛手柑、洋甘菊等,这些天然植物有明确的舒缓神经作用。

睡前疯狂做题。嘉宾推荐此法的原因是,极度脑力消耗后的疲惫感能强制入睡。可事实恰恰相反,睡前进行高强度、需要集中注意力的脑力活动,会显著激活大脑皮层,提升交感神经兴奋度,从而将睡眠推得更远。即使因大脑极度疲惫而入睡,睡眠质量也不好。睡前应让大脑完全放松,避免让交感神经处于“战斗状态”。

“翻白眼”放松法。缓慢向上翻转眼球并保持片刻,配合搓热手掌捂眼,放松眼周紧张肌肉。此法结合了温热刺激和轻柔拉伸,原理上类似瑜伽中的眼部放松术,操作得当、动作轻柔的话,对于缓解用眼过度导致的失眠可能有辅助效果,但存在个体差异。

传统医学在调理失眠(中医称为“不寐”)方面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中医认为,失眠的根本在于阴阳失调、气血失和,导致心神不安,治疗应从全身进行调理。

调整生活方式是治疗失眠的基础,也是根本所在。1. 睡子午觉。子时(晚上11点至次日凌晨1点)胆经当令,阴气最盛,是人体进行修复和排毒的最佳时间,因此务必在晚上11点前进入睡眠状态。午时(中午11点至下午1点)阳气最盛,阴气初生,小憩15~30分钟可以养心,补充精力,但不宜过长,否则会影响晚上睡眠。2.晚餐要早、少、淡。胃不和则卧不安,“早”即早吃晚饭,睡前3小时内尽量不要进食;“少”指少吃,七分饱即可,减轻脾胃负担;“淡”是要菜品清淡,避免摄入油腻、辛辣、生冷之品,否则易生内火和痰湿,扰动心神。3.睡前让心神静下来。神不定则卧不宁,睡前1小时远离手机、电脑等电子屏幕,因为其发出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影响入睡。避免进行激烈的讨论、看刺激的影视节目或思考复杂的问题。可以听听轻柔的音乐、静坐冥想或进行深呼吸练习。

日常用点中医养生技巧,也有益于睡眠。1.穴位按摩。睡前花10~15分钟按摩安眠(耳垂后凹陷处与颈后大筋的中点)、神门(手腕横纹上,小指一侧的肌腱内侧凹陷处)、三阴交(内踝尖上4指宽,胫骨内侧缘后方)、涌泉(蜷足时足前部的凹陷处)等穴位,有很好的安神效果。2.食疗药膳。根据失眠类型选择食疗方。心脾两虚型表现为多梦易醒、心悸健忘、面色苍白、乏力,推荐桂圆莲子红枣汤,桂圆补心脾、益气血,莲子养心安神,红枣补中益气。心肾不交型表现为心烦失眠、入睡困难、手足心热、口干盗汗,推荐百合麦冬粥,百合清心安神,麦冬滋阴清心,或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黄连配肉桂,以交通心肾。肝火扰心型表现为失眠多梦、急躁易怒、目赤口苦、胸胁胀痛,推荐玫瑰花茶、菊花茶,玫瑰花疏肝解郁,菊花清肝泻火。如果辨不准证型,可将15克炒酸枣仁捣碎后冲泡,或加水煮沸代茶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