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胎教究竟有没有用

受访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 何军琴

本报记者 田雨汀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许多父母从孕期便开始精心准备。其中,胎教被视为至关重要的一环。

胎教在我国古代早已有之,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约公元前11世纪~前221年)。古人认为,胎儿在母体中时,能够感知母亲的情绪、言行和外界环境。最著名的例子来自《列女传·周室三母》:“太任者,文王之母,挚任氏中女也。王季娶为妃。太任之性,端一诚庄,惟德之行。及其有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文王生而明圣,太任教之,以一而识百。君子谓,太任为能胎教。”意思是说,周文王的母亲太任在怀孕期间,严格遵循胎教,不看、不听、不说任何不好的东西。因此周文王生下来就非常聪明圣德。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何军琴介绍,中医的胎教核心是“母子同调”,通过调理孕妇身心状态,给胎儿创造最优的宫内环境。“胎儿的大脑发育靠母体气血滋养,就像种子需要肥沃的土壤一样”。何军琴在临床中发现,孕期气血亏虚的孕妇,胎儿出生后更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中医还有“胎禀”之说,孕妇的情绪会通过气血传递给胎儿,长期焦虑的孕妇,体内会分泌皮质醇,经胎盘影响胎儿,导致孩子出生后更容易哭闹。现代医学中,国内外众多研究也探讨过胎教对孩子的影响。美国费城生理研究所对200余名4~7岁儿童跟踪调查发现,接受过系统胎教的孩子,智商更高,语言表达能力更突出。何军琴团队发表在《中国中西医结合妇产科杂志》的研究,对41例接受胎教的新生儿和26例未接受胎教的新生儿进行行为神经评估,结果发现,胎教组在“对母亲声音定向”“安慰反应”等9项指标中得分均显著更高,说明胎儿在宫内就能感知外界刺激。日本研究发现,孕期接受过语言和音乐胎教的孩子,3岁时语言理解能力更强。

但需要说明的是,提倡胎教,不是因为胎教可以培养神童,而是为了发掘个体的素质潜能,让每个宝宝的遗传素质获得最优秀的发展。有的孕妇为了提升孩子音乐天赋,会给胎儿播放音乐,怕隔着肚皮听不清,就把音响贴在肚子上、音量开到最大。胎教的目的是通过适当刺激促进宝宝各种感觉功能发育,而过大声音会损伤听力。还有孕妇每天花2小时给胎儿念古诗,结果自己累得失眠,胎动也变频繁。胎儿和成人一样需要休息,胎教的时间安排应适度、规律、轻松,注意观察宝宝作息,在清醒时进行,其他时间不要刻意打扰。结合中医理论和现代研究,何军琴推荐了以下几种“零门槛”胎教方法。

音乐胎教,按“五音”选曲。中医将音乐分为 “宫、商、角、徵、羽”,对应五脏:脾不好(容易腹胀),听宫调式音乐(《梅花三弄》);肝火旺(容易生气),听角调式音乐(《胡笳十八拍》)。也可选择轻柔的古典音乐。播放时离肚子20厘米,音量控制在45~60分贝,每次15分钟就够。

语言胎教,日常聊天就行。胎儿在孕24周就能辨别妈妈的声音,不用刻意准备“胎教素材”。比如做饭时说“宝宝,妈妈今天做你爱吃的胡萝卜粥啦”,散步时说“你看,外面的花开得真好看”,这种自然的交流比生硬的“念课文”有效。

抚摸胎教,力度要轻柔。孕20周后,孕妇可以每天晚上洗完手,用手掌顺时针轻轻抚摸肚子(每分钟6~8圈),边摸边说“宝宝,妈妈在陪你玩哦”。如果胎儿突然踢肚子,说明可能不舒服,要马上停。

情绪胎教,家人多关心。孕妇要注意调节情绪,当情绪不好时,可以去户外进行运动、听音乐、阅读书籍,尽量营造宁静、和谐、愉快的心境,并将这种状态通过神经系统传递给胎宝宝,促进他们大脑的良性发展。家人尤其是准爸爸的参与,对情绪胎教至关重要。准爸爸可以每天给孕妇按摩肩颈,或者一起听音乐,让孕妇保持心情愉悦,胎儿也会跟着“开心”,大脑发育更健康。

何军琴最后提醒,准父母切忌过分追求最好的胎教手段和形式,对各种不确定事情的怀疑、揣测、焦虑都会影响孩子。孕妇情绪稳定平和,内心洋溢着喜悦,对孩子的未来充满憧憬与期待,才是最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