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总医院中医科住院医师 杨卉卉 □副主任医师 王琬茹
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晒晒太阳不仅能舒缓心情,还有助于促进钙吸收,强健骨骼。不过,晒太阳也是个技术活,要学会精打细算。
阳光中最珍贵的“硬通货”,非维生素D莫属。人体90%以上的维D并非来自食物,而是依靠皮肤在接触阳光中的中波紫外线(UVB)后合成的。它不仅能促进钙质吸收、强健骨骼,还在增强免疫力、调节情绪和保护心脑血管方面扮演重要角色。然而,维D的合成效率与季节、地域、时间密切相关。
天气炎热时,很多人为了避暑,会选择在清晨或黄昏出门,但对合成维D而言,效率最高的其实是上午10点到下午3点。此时,太阳角度较高,UVB更为集中。当然,这并非鼓励大家在正午的阳光下直射暴晒,而是建议在此时间窗口内进行短时、有效的日晒。
地域差异也需要注意。高纬度地区如东北、西北,阳光斜射,紫外线较弱,可适当延长日晒时间;而低纬度地区如华南,紫外线强,晒太阳时间可相应缩短。无论身处何地,都应避开“无效日晒”,阴天、雾霾天时大部分UVB被阻挡,合成效果大打折扣;隔着玻璃晒更是徒劳,因为玻璃会过滤掉绝大多数UVB,却留下导致皮肤老化的UVA,得不偿失。
关于日晒的“剂量”,普通成年人每天可在上午10点到下午3点晒15~30分钟太阳,皮肤偏白者可稍短,偏黑者可稍长。此外,可将日晒与散步、快走、打太极拳等户外运动结合,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与维D协同作用,更好地为骨骼健康“充电”。
享受阳光益处的同时,如何避免晒黑、晒老是许多人关心的问题。物理遮挡是最有效的防护方式,需要长时间户外运动时,建议使用宽檐帽、长袖衬衫、太阳镜来保护和遮盖敏感的面部、颈部以及眼睛,可巧妙利用树荫、阳台边缘等处的散射光,也能合成部分维D,同时避免阳光直射的伤害。对于红斑狼疮、皮肌炎等光敏性疾病患者,应避免太阳直射,选择在散射光环境下短时间日晒。
涂抹防晒霜是否会影响维D合成?影响有限。防晒霜确实会阻挡UVB,但在实际使用中,多数人涂抹量不足,且难以覆盖到所有裸露部位。大家可以采取分区管理策略:面部和颈部做好防护,裸露的四肢进行短时间日晒。这样既能保护娇嫩肌肤,又能保证维D合成。▲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1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