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刘 刚 □邱子馨
2型糖尿病是一种异质性疾病,不同患者在血糖、体重、血脂和并发症风险上可能存在明显差别。近期,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美国《细胞医学报道》上联合发表研究成果,揭示了我国糖友的不同疾病风险差异。
研究基于中国慢性病与危险因素监测,纳入1万名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将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血压、血脂等指标转化为直观的“树状图谱”,并对患者进行分类。结果发现,患有高血压和肥胖、血糖与血脂双重异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俗称“好胆固醇”)和高总胆固醇的糖友,分别面临更高的心血管疾病、急性并发症和呼吸疾病死亡风险。
血压体重超标糖友。伴有高血压和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风险显著升高,代表疾病包括冠心病、心梗、脑卒中、心衰等。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首要死因,约占糖尿病相关死亡的40%~50%。根据最新一项基于全国代表性队列的研究发现,肥胖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和慢性低度炎症,而高血压会加重血管内皮损伤与动脉粥样硬化。二者相互作用,会使血管长期处于“高压+高糖+高脂”的代谢负担中,显著增加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糖友血压控制率偏低,2015~2017年仅有约22.2%的人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血糖血脂异常糖友。研究发现,血糖和血脂双双超标的糖尿病患者,急性并发症导致的死亡风险较高,代表疾病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糖尿病昏迷等,虽然相对不常见,一旦发作可能致命。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有6%的糖尿病患者曾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住院,在患有并发症且年龄较大的人群中,死亡率可达10%。糖化血红蛋白升高和血脂异常会叠加作用,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衰退,引发胰岛素分泌不足。机体无法有效利用葡萄糖供能,脂肪被大量分解并产生酮体,从而诱发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研究还发现,这类患者更可能接受胰岛素治疗,提示其胰岛功能储备较差。
胆固醇双高糖友。总胆固醇和“好胆固醇”两项脂质指标较高者,呼吸系统疾病死亡风险高,代表疾病主要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发生慢阻肺的概率较普通人高约30%,死亡风险增加约1.5倍。一方面,部分糖友的“好胆固醇”存在功能异常,可能通过促进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给肺组织造成损伤;另一方面,总胆固醇水平过高可影响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脂质组成,降低肺顺应性(肺弹性),进一步增加慢阻肺的发病风险。
糖尿病管理不能只盯着血糖数值,不同患者代谢失衡表现各异。有的人主要表现为血压升高,有的人以血脂紊乱或肥胖为主,还有的人虽然体形正常,但胰岛功能下降明显。所有患者都应在医生指导下,在规范控糖的基础上制订有针对性的综合管理方案。
伴有高血压的糖友,每天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多吃蔬果和富钾食物,多进行快走、游泳或骑行等中等强度运动,遵医嘱使用降压药。血脂异常的糖友,减少动物脂肪、油炸食品和精制碳水摄入,多吃深海鱼、坚果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血脂水平持续偏高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他汀类或贝特类药物。超重和肥胖的糖友,日常饮食要控制总能量,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通过规律运动缓慢减重,必要时可考虑减重药物或代谢手术。▲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1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