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典型症状提示筛癌

主讲人:北京老年医院肿瘤中心主治医师  孙  鸣  □主任医师  张建春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显示,到2050年,全球每年新发癌症病例将超过3500万例,人类仍在与癌症进行一场漫长的“持久战”。其实,人体就像一台精密的仪器,当内部系统出现故障时,往往会提前发出警报信号。遗憾的是,许多人常把这些异常当成小毛病一拖再拖,等到病情加重时,往往已经进入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咳嗽不停、痰中带血,警惕肺癌。咳嗽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呼吸道症状,很容易被忽视。肺癌的发生与肺部细胞异常增殖有关,当肿瘤组织侵犯支气管黏膜或毛细血管时,可导致咳嗽和出血。若出现持续3周以上的刺激性干咳,或咳嗽伴有胸痛、呼吸困难,要提高警惕。痰液中反复出现血丝或血块,即使量很少也可能是肺癌的早期表现。部分早期肺癌患者可能没有任何典型症状,长期吸烟、有家族史、接触粉尘或化学物质等高危人群,建议每年进行1次胸部CT检查。

不明原因疼痛,可能是骨癌、睾丸癌。骨癌最典型的症状是骨骼部位出现持续性疼痛,活动后无法缓解,可在夜间加重,严重时影响睡眠和日常活动。随着病情进展,疼痛部位可能出现肿胀或肿块,皮肤温度升高,按压时疼痛加剧。

睾丸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表现为睾丸部位轻微疼痛或坠胀感,有时会伴随睾丸肿大、变硬,触摸时表面不光滑或有结节。男性应养成定期自我检查的习惯,洗澡时用手轻轻触摸双侧睾丸,感受大小、质地是否对称。睾丸癌的治愈率较高,早期治疗5年生存率可达95%以上。

排便改变、便血,当心结直肠癌。长期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或排便次数明显增多、减少,大便形状发生改变(如变细、变扁,表面出现凹槽),应警惕结直肠癌。更危险的信号是大便带血或呈深色、黑色、柏油样,可能是癌细胞侵犯直肠黏膜导致出血,或血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较长所致。

建议普通人群从45岁开始每年进行1次大便隐血试验,每10年进行1次肠镜检查。如果有结直肠癌家族史、肠道息肉病史或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筛查年龄应提前至40岁,根据医生建议缩短复查间隔。

肿块、溢液、出血,排查乳腺癌与妇科癌症。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但早期治疗5年生存率可达95%。若发现乳房内出现不规则肿块,质地较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或乳头有血性溢液、内陷,乳房皮肤出现橘皮样改变等症状,应立即就医进行乳腺超声、钼靶检查等检查。

对于女性而言,阴道莫名出血也要高度警惕。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都可能导致阴道异常出血,表现为非经期出血、绝经后再次出血、性生活后出血或月经量明显增多、经期延长等,还可能伴随阴道分泌物增多、下腹部疼痛等症状。宫颈癌的发生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密切相关,定期进行HPV检测和宫颈细胞学检查(TCT)是预防和早期发现宫颈癌的有效措施。

排尿异常,提防膀胱癌、前列腺癌、肾癌。泌尿系统与生殖系统的健康密切相关,排尿异常往往是这两个系统出现问题的重要信号。如果出现排尿时疼痛、尿频、尿急、尿量突然增多或减少,或尿液中出现血丝、血块,可能是患上了膀胱癌、前列腺癌或肾癌。膀胱癌患者的血尿通常表现为无痛性肉眼血尿,即排尿时没有疼痛,但尿液呈红色或粉红色,血尿可间歇性出现。

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病情进展可出现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尿流变细、尿不尽等症状,与前列腺增生症状相似,容易混淆。建议50岁以上男性每年进行一次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和直肠指检,能尽早发现前列腺癌。

肾癌患者除了出现血尿外,还可能伴随腰部疼痛、腹部肿块等症状,通过腹部超声、CT等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溃疡不愈、淋巴结肿大,口腔癌、淋巴瘤的预警。超过2周未愈的口腔溃疡,口腔内出现白色或红色斑块,伴随口腔黏膜粗糙、麻木、疼痛,吞咽或说话困难等症状,都可能是口腔癌的早期征兆。危险因素包括长期吸烟、饮酒、咀嚼槟榔、口腔卫生不佳、牙齿缺损长期不修复等。

淋巴结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遍布全身。如果在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触摸到持续增大、质地坚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的淋巴结肿块,且没有明显感染诱因(如感冒、扁桃体炎等),应警惕淋巴瘤的可能。淋巴瘤作为一种淋巴系统恶性肿瘤,常伴有发热、盗汗、体重骤降及乏力等全身症状。诊断需通过淋巴结穿刺活检或切除活检明确,早期治疗效果较好,部分类型甚至可以治愈。

吞咽困难、嗓音嘶哑,留神上消化道肿瘤。长期消化不良若表现为上腹胀痛、泛酸、嗳气、食欲减退,且常规治疗无明显改善,应警惕食道癌或胃癌可能。胃癌早期症状易与胃炎等混淆,建议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或胃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定期胃镜检查。

吞咽固体食物时,胸骨后有梗阻或疼痛感,食物下行缓慢,甚至吞咽困难逐渐加重,可能是早期食道癌。长期进食过烫食物、腌制食品、吸烟饮酒等均是高危因素,食管镜检查是早期发现的最有效手段。

嗓音嘶哑持续超过2周,且排除感冒、用嗓过度等因素,可能是喉癌或甲状腺癌的信号。喉癌患者还可能伴随咽喉疼痛、咳嗽、痰中带血等症状;甲状腺癌患者则可能在颈部触摸到肿块,肿块质地较硬,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通过喉镜检查和甲状腺超声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需要强调的是,上述症状并非癌症的特异性表现,很多良性疾病也可能出现类似症状,因此不必过于恐慌。当身体出现异常信号时,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专业检查,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除了学会识别征兆,预防癌症还需要从日常生活入手,保持均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坚持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避免接触有害物质;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长期精神紧张和焦虑;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尤其是针对高危人群的癌症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