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公丕花 □儿科主治医师 丁明明
一到秋冬季节,身边打喷嚏、流鼻涕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都以为“流感来了”,赶紧囤药,结果折腾半天没效果。其实,这类情况很大概率是鼻病毒感冒,作为常见的感冒类型,它每年影响超过一半人群,但仍存在不少容易被忽视的细节。

1.鼻病毒感冒是什么?
鼻病毒感冒,指鼻病毒感染人体后引起的呼吸道症状综合征。病毒侵入呼吸道后,会附着于鼻黏膜上皮细胞并大量复制,破坏细胞功能,同时激发局部免疫反应,导致鼻黏膜充血、水肿和分泌物增加,从而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等表现。
鼻病毒是引发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体,半数以上感冒由其导致。该病毒主要侵犯上呼吸道,传染性较强,可通过飞沫或接触传播,比如触摸被污染的物体后接触鼻眼即可感染。
不过,鼻病毒感染有两个较为良性的特点:一是发热较少见或仅为低热,二是病程自限,一般5~7天可自行好转,很少进展为肺炎等严重并发症。
2.鼻病毒感冒就是流感吗?
很多人容易将鼻病毒感冒误认为流感,从而错误用药或过度焦虑。这里提供一个简单的区分思路:若以鼻部症状为主,全身症状较轻,多为鼻病毒感冒;若急起高热、全身酸痛、乏力明显,则需警惕流感。两者的具体差别可见表格。
3.如何正确擤鼻涕?
鼻病毒感冒最令人不适的是鼻塞和流涕,许多人会用力擤鼻涕以图通畅,但这可能导致老年人或高血压患者出现血压波动,儿童易引发中耳炎。擤鼻涕时,建议使用柔软纸巾,轻压一侧鼻孔,闭上嘴巴;用另一侧鼻孔缓慢呼气,将鼻涕轻轻擤出,避免用力过猛;交替进行,擤完后及时洗手,减少病毒传播;幼儿不宜自行擤鼻涕,家长可使用婴儿吸鼻器辅助清理。
需注意,鼻塞严重、鼻涕过于黏稠、难以擤出时,伴有鼻出血或鼻黏膜破损时,合并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以及儿童、老年人等身体抵抗力较弱的人群,尽量避免用力擤鼻涕,必要时寻求医生帮助,以免加重症状、延长病程。
4.如何缓解鼻塞?
增加湿度。干燥环境会加重鼻部不适,可通过吸入水蒸气缓解。例如,倒杯温水,把鼻子凑到杯口,吸5~10分钟蒸气;面对温水杯口呼吸,注意防烫;沐浴后留在充满蒸气的浴室内片刻,有助湿润鼻腔、稀释分泌物;使用加湿器,将室内湿度维持在50%~60%。
黏膜保湿。使用生理盐水喷鼻剂或洗鼻器,每日2~3次,有助鼻黏膜保湿,温和清洁鼻腔、稀释黏液并减轻充血。该方法无药物成分,适用于婴幼儿、孕妇等群体,安全性高。
辅助通气。睡眠时适当垫高头部,侧卧姿势有助减轻鼻塞;成年人或青少年可临时使用通气鼻贴,通过物理方式扩张鼻腔,但每日使用不宜超过12小时,注意皮肤是否过敏;温热毛巾敷于鼻部约10~15分钟,每日数次,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鼻塞。
此外,频繁擤鼻涕易导致鼻周皮肤红肿、脱皮,甚至破损。建议选用柔软纸巾,擤鼻涕后涂抹凡士林等保湿剂,如有破损可外用莫匹罗星或红霉素软膏预防感染。
5.鼻病毒感冒怎么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药,也不应滥用以下药物:一是抗病毒药物,奥司他韦等抗流感药物对鼻病毒无效,无需使用;二是抗生素,鼻病毒感冒为病毒感染,抗生素仅对细菌感染有效,滥用可能破坏肠道菌群,引起腹泻。仅在合并细菌感染(如流黄脓涕持续10天以上伴高热)时,才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
对于鼻塞、流涕明显者,可短期使用减充血剂(如伪麻黄碱)或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发热超过38.5℃且伴有明显不适时,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热,注意二者不可同服。症状轻微者应以非药物疗法为主,包括多休息、适量补水、保持室内通风、饮食清淡等。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建议及时就医检查:症状持续10天以上不缓解或加重;高热不退(超过39℃)或发热超过3天;伴有剧烈头痛、呼吸困难、胸痛、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儿童出现精神萎靡、拒食、尿量减少等脱水表现;老年人或有基础疾病者症状反复或出现新的不适。
6.关于鼻病毒感冒有哪些常见误区?
很多人认为,鼻病毒感冒会传染,必须戴N95口罩。鼻病毒感冒确实会传染,但无需过度防护。普通一次性医用口罩就能有效阻挡飞沫传播,过度防护反而会增加呼吸负担,影响身体状态。
鼻塞时,不少人习惯用嘴呼吸,但这会导致咽干,加重咽痛和咳嗽,还是应当尽量用鼻子呼吸。
还有患者表示,鼻涕变黄就是细菌感染,需要吃抗生素。实际上,感冒后期鼻涕变黄是正常的,这是免疫系统在清理病毒的过程,经过2~3天就会好转,不用吃药。▲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1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