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记者 邢永田
心与肾,如同人体的两大“生命引擎”,当它们同时面临衰竭,生命便悬于一线。62岁的朱先生就曾陷入这样的绝境,最终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多学科团队的合力救治下重获新生。
朱先生患扩张型心肌病已有6年,长期受胸闷、气喘困扰。今年6月,他的病情急剧恶化,被紧急送往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检查结果显示,他的心脏功能已濒临衰竭,急需进行心脏移植。然而,心功能的持续恶化又引发了急性肾衰竭,使治疗陷入两难困境。
面对这一复杂危局,医院迅速启动多学科协作机制。朱先生被转入心外监护室,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维持循环功能。与此同时,肾内科团队果断采取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通过持续缓慢的血液净化,帮助排出体内毒素,调节体液平衡,既为不堪重负的心脏减轻负担,又为后续治疗创造了有利条件。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调理,朱先生的身体状况逐渐改善,并幸运地等到了合适的供体心脏。医院心脏移植团队连夜行动,在麻醉科、体外循环科等多部门的密切配合下,成功完成了心脏移植手术。当新的心脏在患者胸腔内重新跳动时,手术室内的每个人都为之振奋。
术后的挑战依然严峻。由于朱先生的肾脏功能尚未恢复,新的心脏面临着容量负荷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继续使用CRRT治疗,又要避免术后抗凝引发的出血风险,成为新的难题。肾内科团队经过周密评估,最终采用枸橼酸体外抗凝方案,精准地平衡了治疗需求与出血风险,确保患者安全渡过危险期。
如今,朱先生的各项生命体征已趋于平稳,成功脱离CRRT治疗,脸上重现笑容,即将康复出院。在这场生命奇迹的背后,是医院多学科团队的精诚合作,展现了现代医学在应对复杂危重症方面的强大实力,也为更多面临器官衰竭困境的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1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