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生态•健康•产业—南太湖论坛”摘要

人民日报社副社长张建星讲话(摘要)

媒体应该是生态文明播种机

近几年,中国经济发展的脚步很快,城市建设也在飞速进行。如何让透支的资源环境逐步休养生息,给自然留下可持续性的修复空间,值得我们思考和改变。

中国目前承受着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和最大的经济发展压力,环境问题尤为突出。但同时,由于国家与公众的日渐重视,中国生态建设也迎来了最有利的时机。其中,新闻媒体利用自身优势,发挥倡导和监督的功能,正逐步成为推动解决环境保护深层次问题的重要力量。媒体完全可以成为“生态文明”的播种机和催化剂。

我们要在全社会倡导生态文明的理念,媒体可以宣传放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好声音。另外,随着全球绿色浪潮的涌动,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都在发生着质的改变。新一轮市场竞争大都是围绕着“绿色”、“健康”,这也是我们强调“健康产业将是最强产业”的最根本出发点。

在新型媒体传播环境下,媒介作为一个海纳百川的社会服务型平台,更应该借助其特有的公信力和美誉度,集结优势力量,将其吸引到发展绿色产业的道路上,才能提高行业以及整个国家经济的竞争力。▲

国家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讲话(摘要)

建设美丽中国五步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环境保护部将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谋划和推进环境保护工作,着力破解资源环境约束难题,把建设美丽中国一步步变成现实。一是以实施新环保法为龙头,形成有力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快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防治及核安全等方面法律法规修订步伐。二是精心组织编制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将主要思路放在改善环境质量上,重点攻克大气、水体、土壤污染防治。三是打好三大战役:把大气污染防治作为重中之重,深入实施《大气十条》,以雾霾频发的特大城市、区域为重点,以PM2.5和PM10治理为突破;全面落实《水十条》,保护和修复水生态;继续推动《土十条》制定实施,以保障农产品安全和人居环境健康为出发点。四是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守住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边界,构建包括生态功能基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限的国家生态红线体系。五是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按照系统化、科学化、法制化、市场化和信息化要求做好宏观设计,不断提升工作质量和效能。加快转变管理方式,促进环境政策与经济政策和发展政策深度融合。▲

原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讲话(摘要)

打造健康产业大有机会

从目前国情来看,我国还有近2亿人没有解决贫困问题,每年还需要创造上千万的就业机会,所以我们必须坚持经济发展。追求“金山银山”就要牺牲“绿水青山”吗,两者能否兼得?我的回答是可以,但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还需要一个过程,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习近平同志说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其中提到八个“更好”,包括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生态文明作为美好的生活向往之一,不仅不能丢弃,还应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来加强,从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如今,互联网、节能、旅游、体育、环保、养老等都是大有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中产阶级群体的增加,发展生态文明,打造大健康产业一定大有机会。▲

中共湖州市委书记裘东耀讲话(摘要)

围绕四个中心打造“健康谷”

湖州位于浙江北部、太湖南岸,区位条件优越,生态环境优美。十年来,湖州全市上下牢记习近平同志嘱托,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举生态旗、打生态牌、走生态路,使湖州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预言,健康产业将成为继IT产业之后的全球“财富第五波”。近年来,湖州市也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人文历史、区位交通、产业基础等组合优势,把发展生态健康产业摆在突出位置,围绕打造长三角“健康谷”,构建生态养生、医疗康复、户外运动、健品产销“四个中心”的目标,加强规划引领,狠抓平台建设,强化招商选资,创优服务环境。去年,全市新引进16个健康服务业项目、总投资434亿元。

智慧创造财富,“健康”成就未来。衷心希望通过这次论坛,充分展示湖州生态健康产业发展的优势、潜力和良好投资环境,共商发展之策,共享产业发展的机遇和红利。我们诚挚欢迎各位企业家到湖州投资兴业,也衷心希望各位领导、专家、嘉宾多来湖州走一走、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