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日前通报了对80批次食品进行抽检的信息。其中合格产品76批次,不合格产品4批次,不合格产品全部为花生油产品,不合格原因为黄曲霉毒素B1超标。
通报称,此次抽检了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中的重金属、真菌毒素、食品添加剂、品质指标等21个指标,涉及17家企业18批次产品。
其中,不合格产品为广西贵港市覃塘区好纯香食用油厂、广西玉林市大键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广西贵港市覃塘区益昌油房生产的散装花生油和广西浦生粮油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5L瓶装压榨一级花生油。同时,广西贵港市覃塘区益昌油房生产的散装花生油黄曲霉毒素B1超标10倍。
针对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中发现的不合格食品,自治区食药监局已组织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不合格食品及其生产经营企业依法查处,并责令违法生产经营企业及时采取措施下架、召回不合格食品。
黄曲霉毒素究竟为何物?其危害有多大?应该如何防范?《生命时报》记者采访了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罗云波和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食品科学技术室主任霍军生,为大家一一解答。
毒性是砒霜的68倍
黄曲霉毒素究竟是一种什么物质?霍军生告诉《生命时报》记者,黄曲霉毒素在自然界中多来自于谷物、坚果中的霉变成分,被世界卫生组织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在自然界所有物质中毒性名列第一。黄曲霉毒素共分为17种,其中致癌作用最强的是黄曲霉毒素B1,“大家应该都知道氰化钾,看谍战片的时候,被抓住的间谍将其抹一点在嘴唇上就能丧命,而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是它的10倍,是砒霜的68倍。”
霍军生介绍说,黄曲霉菌生长的最适宜温度为26℃~28℃,温度越高,黄曲霉菌生长越快,而一旦在温度28℃~33℃、湿度80%~90%的环境中,黄曲霉菌很快能分泌毒素。所以说,这种毒素适宜在温度高又非常潮湿的南方生存。另外,黄曲霉毒素的稳定性很强,一般温度难以将其杀灭,即使用100℃的温度进行20个小时的灭菌,也不一定将其彻底去除。
“黄毒”进入人体后,在肝脏中存留最多(是其他组织器官的5~15倍),因此对肝脏的损害也最大。人如果误食了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品,轻则可能出现发热、腹痛、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重则可能出现肝区疼痛、下肢浮肿及肝功能异常等中毒性肝病症状。一般来说,体内黄曲霉毒素如果达到1毫克/公斤以上就可诱发癌症,而这仅相当于1吨粮食中只有1粒芝麻大的黄曲霉毒素。1984年印度曾经发生过黄曲霉毒素中毒,致使十几个孩子死亡。
怎么避开黄曲霉毒素
目前,对于已有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还没有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各个国家一般采取销毁食物的方式。两位专家呼吁,食品企业要避免黄曲霉毒素污染,必须从源头上保证原料质量,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而对消费者来说,如果在生活中注意一些细节,也能有效避免黄曲霉毒素的危害。
罗云波提醒,平时吃到霉变的坚果零食一定不要偷懒,要起身吐掉再用清水漱漱口;怀疑表面附着黄曲霉毒素的大米玉米,又不舍得扔掉,淘米时要用温水搓洗三、四遍;或用高压锅煮饭,能破坏一部分黄曲霉毒素。怀疑花生油黄曲霉毒素超标,可以将油加热到微冒烟,加点盐爆炒;哺乳期的母亲要注意饮食,母乳里面的黄曲霉毒素就是婴儿最早的暴露途径。
其实,最好的防治方法是预防食物霉变。比如,购买食物时,如果发现包装不清洁、已破损的不要买。尤其是“免淘洗米”,是一种不经淘洗就可直接烧煮的粮食,购买时应选择离生产日期近的,一次不要买得太多。购买坚果等也应尽量选择小包装。买回家后,最好在低温、通风、干燥处保存(温度最好在20℃以下,相对湿度在80%以下),并避免阳光直接照射。花生、核桃等最好是带壳保存,晒干后,用保鲜盒等密闭储存。花生煮着吃最安全。先用流动的水浸泡、漂洗,再用水煮熟吃。而人们平时最常吃的油炸花生米,应吃多少炸多少,不宜久存,若未吃完要马上倒掉。
四类食物最易被污染
如此剧毒的物质,是怎样跑到人们的日常食物中去的呢?罗云波介绍,黄曲霉菌广泛存在于土壤中,最喜欢在果仁和含油的种子内生长,尤其在花生等坚果中多见。它通常喜欢“亲近”以下四类食物。
一、坚果类:花生、核桃、瓜子、开心果、榛子、松仁等。当你发现花生、瓜子、榛子、松仁等果仁轻微变黄甚至发黑、味苦,皱皮变色,看起来有霉变之嫌时,很有可能已被黄曲霉毒素所污染,一定要丢弃。如果花生有芽了,也不能吃,黄曲霉毒素在花生受潮的情况下生长更快。
二、谷物类:玉米、大米、大麦、小麦、豆类。凡表面上长有黄绿色霉菌或破损、皱缩、变色、变质的谷物都有可能被黄曲霉毒素污染,在食用前应仔细挑选,剔除霉变粒。
三、粮油制品:花生油、玉米油。生产企业如果没有严格挑拣原料,使用霉化的花生、菜籽、玉米等生产食用油,或没有采用精炼工艺或工艺控制不足,都有可能造成黄曲霉毒素超标。
四、家庭自制发酵食品:腐乳、黄酱。食品工业生产的酱、酱油一般不会出现黄曲霉毒素的污染,而家庭自制的发酵食品则容易被污染。
此外,黄曲霉毒素还可能经饲料进入奶或乳制品(包括乳酪、奶粉等)。如果牛吃了被黄曲霉毒素B1污染的饲料和食品后,在其体内会转化为黄曲霉毒素M1,并存在于乳汁中,可导致其加工的奶及奶制品中出现黄曲霉毒素M1污染,但其毒性程度远比B1小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