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阎肃,空军政治部文工团的同事们说得最多的,就是阎老时间观念特别强。每次团里开会,他总是提前10分钟到场,从不迟到。有一届青年歌手大奖赛阎老作为嘉宾,有天突降暴雨,车子坏了,阎老为了不耽误直播,干脆下车冒雨走向电视台,浑身湿透,好在路遇好心司机主动把他送到电视台。
空军政治部文工团著名作曲家羊鸣和阎老一块创作《我爱祖国的蓝天》,他们曾一起生活、训练过很长一段时间。羊鸣说,阎肃是杂学家,上下五千年,三教九流他都有兴趣去结识,这一点对创作是很好的积累。没有积累,不可能一会儿写《大碗茶》,一会儿写《雾里看花》,这是他的一绝。阎肃不怕困难,年轻的时候,你只要提,他就干,对工作毫不挑剔,广种多收,真是撒开网,量大的很。还有就是爱学习,没事儿就去图书馆。
“阎老是我的偶像,我的目标。”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总政歌舞团著名作曲家印青说,他和阎老合作有26首作品,从《马兰谣》到最近的《将军行》。除了感叹阎老在艺术创作上贡献之高、对年轻人的影响之大外,最让他刻骨铭心的就是他的作风。每次开会,阎老都是第一个到,并坚持到会议结束。无论是双拥晚会,还是大型晚会,在讨论期间,第一个发言的经常是阎老,他一直在想问题,金点子也最多。阎老的创作从不刻意煽情,却令人怦然心动;从不刻意玩文字,却发人深省,用最朴实的语言表达出最深刻的思想。
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团长张天宇体会最深的,则是阎老无比旺盛的求知欲。团里请专家来讲课,他常主动要求参加。记得有一次,一位国防大学教授来讲课,从下午2点一直到晚上6点多,他全程参加,而且不断提问,如饥似渴。他想了解现代军事思想、军事科技。这些学习的积累,决定了他永远走在创作的前沿。
谈到阎老时,广大官兵普遍感受更多的是他的活力。很多人表示,每次看到阎老都感到浑身有劲,他永远都朝气蓬勃。虽已80多岁高龄,但走到哪里都感觉像一团火,很阳光很有激情。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生命时报”的所有作品,均为《生命时报》合法拥有 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