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潮流歌曲《军营男子汉》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没有想去打仗,只是因为时代的需要我才扛起了枪;失掉不少发财的机会丢掉许多梦想,扔掉一堆时髦的打扮换来这套军装。……天高地广经受些风浪我们百炼成钢,因为人民理解啊我们心头充满阳光。”这首阎肃下部队体验生活后创作的《军营男子汉》风靡一时,深受战士喜爱。

1987年,空政文化部组织了一次笔会。文化部孟部长聚集全空军的词曲创作者,到大连一个飞行师体验生活,进行文艺创作。阎肃和姜春阳也去了。到了部队后,他们和文艺骨干进行了座谈,听了一些意见及对文艺创作的要求和希望。

当时,我国正处在一个经济变革加速、群众思潮涌动的时期,有的人下海经商发了财,有的人在文艺界打拼成了明星。而对于条件相对艰苦、待遇性对较差的当兵报国,许多青年认为“太亏”,不少人还管军人叫“傻大兵”。在与官兵的交流中,有的战士们对他掏出了心里话:“我们怎么傻了?需要有人让座了,谁摔了病了,哪里闹灾荒了,这时候大家都想起我们,把我们说成最可爱的人。可平常呢?‘傻大兵’,谁叫你没钱,谁叫你太普通。唉,真是来气!”“常常觉得憋屈。”

阎肃顿时感觉到了责任:“我必须要为战友们撑撑腰、壮壮气。”他连夜创作,以一名战士独白的形式,阐述了从军光荣、当兵不悔的思想认识。当阎肃写完了三段歌词,已经是半夜一点钟。心潮未平的阎肃敲开了作曲家姜春阳的房门,姜春阳一看,是《军营男子汉》,觉得名字都很有劲,就是官兵谈论时所希望的,睡意立刻就没了。看完歌词,姜春阳说:“第一段定了,第二段、第三段再改一改,我现在就谱曲”。第二天,阎肃把改了的歌词给姜春阳后,一首完整的歌曲就出来了。那时,他们还给部队写了一首师歌,正在组织文艺骨干唱。官兵们学会后,姜春阳发现还剩余一点时间,就从兜里掏出一个歌片,给大家唱了唱,马上就得到了官兵的喜欢。师里领导听说了,觉得非常好,决定组织部队唱。后来,部队进行拉歌比赛,只唱《师歌》和《军营男子汉》。姜春阳说:“那时,总政歌曲编辑部派了一个编辑到部队了解笔会情况,看了《军营男子汉》后,马上就喜欢上了,给北京打电话。虽然才七八月份,但刊物排版已经到了十月份,北京方面看到这首歌这么好,就临时决定把第十月份刊物的第一首撤掉,把《军营男子汉》放上去。紧接着,在《解放军报》发表了,就连从来没有发表过歌曲的《人民日报》也发表了,《解放军歌曲》也发表了,在全军进行推广,要求所有部队都唱,而且还被拍成了MTV,出了盒带。”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并不想去打仗,只是因为时代的需要我们才扛起了枪……”,与过去不一样的歌词,听者觉得人性化,唱者充满了自豪感。阎肃的前卫思想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姜春阳说:“一般情况下,一首歌中有一两句能够叫响,让大家记住,就是非常成功的。这首歌的名字很响亮、很阳光,所以大家非常喜欢。歌中本来没有‘军营男子汉’几个字,后来我感觉没有这几个字就没有气魄,少了味道,于是我就给加上去了。”

阎肃的前卫思想有时就表现在几个字之间。姜春阳说:“歌中有段词叫‘失去了不少发财的机会’,有的机关同志听了后不同意,把‘发财’改成了‘致富’。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大家还是感觉‘发财’好,又把‘致富’改成了‘发财’。”一字之差却反映了时代的转变,人的思维的转变,后来《解放军歌曲》就因为两个字的变动,重新进行了发表。”

这首歌曲一经推出,立刻受到官兵的欢迎,在社会上也流传很广,唱响了那个时期的军旅主旋律。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生命时报”的所有作品,均为《生命时报》合法拥有 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