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生命君在海外网站看到这样一张有趣的图:一个人最愿意/最不愿意被碰的部位↓
图中,颜色越深的区域,越不愿意被触碰。反之,颜色越浅的区域,越愿意被触碰。
带蓝线边界的黑色区域是禁忌部位,即相应关系的人不能触碰的区域。相应关系人的性别,在图中分别用蓝字(男性)和红字(女性)标出。例如:红色字样的“朋友”,是指被女性朋友触碰的结果。
这个结论来自芬兰阿尔托大学和英国牛津大学的一项联合研究。研究人员请五个欧洲国家(芬兰、法国、意大利、俄罗斯和英国)的1368名受试者形容他们被不同社交成员,如家人、朋友、熟人和陌生人触碰不同部位的感受,并绘制了这样一幅“触碰地图”。
其中有几点值得关注:
配偶基本上被允许碰身体的任何地方。
最亲密的熟人和亲戚可以触碰头和上身,而陌生人被限制只触碰手。
生殖器不允许家庭成员和男性家人、熟人和陌生人触碰。
臀部不允许家庭成员、熟人和陌生人男性触碰。
对于男性和女性,研究者还分别绘制了身体的“触碰地图”:
细节我们不去深究,但是可以看出这几点:
女性比男性更愿意接受触碰。
女性允许别人触碰自己的部位,也比男性的要多。
即使是配偶,男性对触碰的接受程度也比女性低。
对男性而言,被女性碰显然比被男性碰更容易接受。
在被陌生人触碰方面,男性比女性的接受程度更高。
永远不要随便碰男人的头和脚!
为什么男女间有这种区别?
作者在论文里是这么写的:The reason for this sex difference remains unclear.翻译成中文就是:我也搞不清楚。
真是个感人至深的结论。
从进化的角度看,女性更警惕被陌生人触碰,这是有道理的。女性进化的机制是挑剔的,被朋友触碰即可证明其关系密切,又有愉悦感。触碰可以产生令人“自我感觉良好”的多巴胺。
不过,也有专家认为这个结论有一定的局限性。第一,这些受试者都来自欧洲,可能受到文化影响;第二,神经生物学家戴维•林登认为,一个人对触碰的回应依赖于环境,实验室研究结论和实际环境中可能有所区别。
怎么接近别人不招人反感?
首先,不论这个研究是否有局限性,毕竟有一定道理,至少触碰中的一些雷区就不要踩了(男人的头和脚,男人的头和脚,男人的头和脚,因为重要所以说三遍)。
其次,在触碰时注意时机,至少不要在别人明显不愿意的时候套近乎。
最后,我们可以根据别人的一些表现,把握彼此的亲近程度。
1 眯着眼笑
研究发现,只有当一个人是发自内心地感到高兴时,眼旁的肌肉才会被调动起来将眼角上提,这时笑容会更灿烂,眼睛看起来也会更迷人。因此,当一个人对你微笑得眯起眼睛时,他是发自内心地将你当“自己人”了。
2 愿意离你多近
每个人内心都有个安全距离。一般情况下,人与人的距离可分为四种:
第一种是亲密距离,一般间隔在45厘米以内,甚至可以紧挨在一起,所谓的“亲密无间”,就是这个意思;
第二种是个人距离,一般在45厘米~1米的距离,关系好的朋友在交谈的时候通常是这个距离;
第三种是社交距离,一般在1~3米范围内,一般不太熟悉的人相互见面打个照面就是这个距离;
最后是公共距离,公共距离一般指在公共场所人与人之间的间隔,通常在3米之外会让人觉得舒服。
3 和你聊什么
关系越亲密越“铁”的朋友,聊天的内容越多、聊得范围更广,聊的话题也和自己的关系更密切,这在心理学上叫“自我暴露”。
同理,如果一个人请你去饭店吃饭和去家里吃饭,也反映了不同的关系。在家吃饭,暴露的信息更多,说明关系越亲密。
4 你在对方朋友圈里的知名度
这里的朋友圈是原意,不是微信朋友圈。彼此在对方朋友圈里的知名度,你在对方朋友圈的知名度越高,你俩的关系就越好。只有完全信任的朋友,才会让对方融入自己的各个圈子中。▲ (张瑾 靳丰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生命时报”的所有作品,均为《生命时报》合法拥有 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