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26讲话精神,积极推进京津冀医疗协同发展工作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2月26日到北京市视察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以来,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积极推进京津冀卫生事业协同发展,推动非首都核心功能向外疏解。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强化体制机制协同和规划引领

(一)强化体制机制协同

京津冀三地共同签署了《京津冀卫生计生事业协同发展合作协议》。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大背景下,从加强医疗服务区域合作、推进公共卫生计生区域联动、强化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规划对接、构建卫生计生综合监督协调机制、加强妇幼保健合作、加快区域卫生健康信息一体化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加强基层卫生合作、带动区域内健康服务业发展等十个方面落实京津冀三省市卫生计生合作与交流,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京冀两地已由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主要领导牵头建立医疗协同发展工作小组,并签署了传染病防控、应急、采供血、综合监督等专项领域合作协议。

2015年,环渤海五省市签署了《京津冀鲁辽五省市加强卫生计生协同发展政策智库建设的声明与倡议》。五省市卫生计生委认识到加强智库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共同发起成立卫生计生智库网络,这也是我国卫生计生领域首个以管理和政策为主题方向的智库系统。

加强了央地、军地联动,统筹京津冀三地卫生资源布局,优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二)加强规划引领

为落实《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国发〔2015〕14号)要求,应对“十三五”时期三地经济社会及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新形势,进一步优化三地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服务可及性、公平性和资源利用效率,京津冀卫生计生部门正在同步编制三地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和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规划。

同时,为科学谋划“十三五”时期京津冀三地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战略定位和重点任务,在国家卫生计生委牵头组织下,京津冀卫生计生部门正在联合制定京津冀卫生协同发展规划,通过明确三地功能定位、职责分工和主要任务,进一步强化疏解和协同发展效果。

北京东部地区在京津冀三地卫生事业协同发展中处于重要位置,为探索京东地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非首都功能疏解中的作用,加强与天津市蓟县和河北省相关县市的协调配合,京津两地卫生计生部门编制北京东部地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0)。通过规划,明确京东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资源配置内容、标准、发展指标、重大项目、规划布局和发展举措,构建统一协调、公平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为了强化规划的引领作用,在上述规划工作中,我们三地卫生计生部门达成了“四个坚持”的共识:在规划编制工作过程中,坚持信息互通、工作联动;在规划评审过程中坚持规划对接、联审联评;在规划原则上坚持协同发展、资源共享;在规划实施上,坚持强化约束、政策协同。

二、促进非首都功能疏解

(一)严格控制增量

我委已对多个不同隶属关系的扩建项目和增床申请不予批准,遏制大医院规模的盲目扩张。2015年底,我委与北京市规划委、北京市发改委联合印发了《关于落实<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2015版)>的通知》,对驻地全部医疗机构按照属地管理概念,切实严禁城市核心区新建设置床位的医疗机构,严禁增加医疗机构床位总量和建设规模;严禁五环路以内新建综合医院;引导医疗卫生资源向资源薄弱地区扩散;引导社会办医疗卫生机构支持配合非首都功能疏解。

(二)优化医疗卫生资源空间布局

引导优质资源向资源薄弱地区扩散。已在北京周边地区初步实现了33家医院或院区构成的医疗服务带,总床位达到29946张,占全市床位总数的26.4%,有力推动了城市发展和人口疏解工作。其中,11家三级医院在新城或城市居民组团建立分院,如北京同仁医院亦庄院区、北京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北大医院大兴院区、地坛医院、清华长庚医院、北大国际医院等,在满足居民基本健康服务需求的同时,疏解中心城区的医疗卫生资源。

同时,我委已初步研究了卫生资源的疏解方案,根据不同地区的人口发展和医疗需求情况,通过建立分院、整体迁建等方式,推动市属医院完成从核心城区向外疏解任务,以期更好的优化我市的医疗卫生资源,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三)促进医疗卫生机构功能调整

进一步明确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大医院减少门诊初诊并侧重疑难危重救治和复诊以及转诊,完善医联体建设,完善社区卫生激励机制,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更多发挥基层和区县医院守门人作用。探索推进区域转诊制度,合理引导患者就医需求。逐步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理顺医疗机构之间梯级比价关系。鼓励社会资本办医,探索多元化的PPP合作模式,通过特许经营等多种途径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卫生领域。落实市政府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实施意见的要求,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非首都功能疏解,随着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爱育华妇儿医院(亦庄)、京都儿童医院(昌平科技园)等项目的开业,全市非公立医院已达432家,占全市医院总数的63.3%。

(四)落实建设北京行政副中心的战略部署

将非首都功能疏解与支持通州行政副中心建设相统筹,引导城市核心区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向通州区扩散,使之能够提供与行政副中心功能定位相符合的医疗卫生服务。目前我委已经提出了北京行政副中心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规划主要指标和相关政策建议。

三、强化三地医疗卫生合作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和推进区域协同发展的战略部署,市卫生计生委加强统筹协调,采取多种形式推动京津冀医疗协同发展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目前,北京与河北间已开展北京-燕达、北京-张家口、北京-曹妃甸3个重点医疗合作项目。其中,4家市属医院与位于燕郊的河北燕达医院建立对口合作关系,4家市属医院与张家口市5家医院建立对口合作关系,3家市属医院与曹妃甸2家医院建立对口合作关系。

(一)北京-燕达医疗合作项目

2014年以来,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天坛医院先后与河北燕达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实施共建协作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北京朝阳医院先后派出涵盖门诊、住院等多个临床科室的专家、学科建设顾问及医疗管理团队赴河北燕达医院指导工作,派驻人员担任医院院领导及科主任,开展紧密型合作,协助燕达医院提高医疗技术和管理水平;北京天坛医院重点与燕达医院开展神经科方面的合作。2015年6月,河北燕达医院又分别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北京中医医院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以专科共建的方式,共同组建“儿科疾病诊疗中心”及“中医综合诊疗中心”。在两地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下,燕达医院被纳入北京市新农合定点医院,并可享受医保和医疗票据使用方面的试点政策。同时,与首儿所的合作,将填补燕郊没有高水平优质儿科的医疗空白。合作以来,燕达医院的医疗技术、服务水平及管理水平取得明显提升,既方便了30万在燕郊居住、在北京工作的人员的就医,更为周边地区居民提供了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分流了患者,缓解了首都就医压力。2015年1-12月,燕达医院门诊诊疗人次15.6万,较去年同期增长65%,较2013年同期增长273%;医院出院人次7297人,较去年同期增长86%,较2013年同期增长414%。

(二)北京-张家口医疗合作项目

2015年2月1日,我委、河北省卫生计生委和张家口市政府共同签署了《北京市卫生计生委河北省卫生计生委张家口市人民政府医疗卫生合作框架协议》。协议签订后,已确定了北京积水潭医院骨科、创伤、运动医学科与张家口市第二医院和崇礼县创伤医院、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神经内科、重症医学科与张家口市第一医院、同仁医院眼科、耳鼻喉科与张家口市第四医院以及北京市中医医院肾病科、血管内外科与张家口市中医医院之间的对口合作关系。北京市各医院将通过3-5年的支持,使张家口地区有关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达到当地领先水平,形成当地的医疗中心,促进患者在当地就近就医。

(三)北京-曹妃甸医疗合作项目

2014年7月30日,北京市政府、河北省政府签署了《共同打造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框架协议》。随后,我委、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与唐山市(曹妃甸区)人民政府共同签订《关于卫生事业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经过我委与当地医院管理部门共同推进,于2015年9月25日在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招商推介暨北京(曹妃甸)现代农业发展试验区产业发展规划发布会上,京唐(曹妃甸)“两地五院”(北京安贞医院、友谊医院、妇产医院和唐山市曹妃甸区医院、区工人医院)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协定为曹妃甸两家医院各选择2-3个重点专科进行合作,促进其成为唐山南部地区有影响力的区域医疗中心,适应曹妃甸区经济社会人口发展需要。

在双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牵头下,两地医院已明确合作推进进度。双方决定由妇产医院支持曹妃甸区医院、曹妃甸区工人医院共同建立妇科、产科、新生儿科;友谊医院与曹妃甸区工人医院共同建立消化科、泌尿科、创伤科、体检中心;安贞医院与曹妃甸区医院共同建立心内科、急诊重症科,建设远程诊疗系统等。

(四)其他医疗机构合作情况

根据医疗功能疏解和医疗需求情况,京津冀三地其它医疗机构的合作也正在逐步深入开展。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12月,我市已有央属、市属、区属和部队的约50家医疗机构与天津市、河北省的150余家医疗机构开展了合作,医疗机构间签约合作项目达80余个,合作方式涵盖了技术帮扶、人才培养、专科建设、科研扶持、远程会诊、疑难重症转诊和会诊及医院托管等多种形式;合作开展以来,我市医疗机构累计派出合作医师1000余人,接受津冀两地进修医师700余人,接诊患者约7万人次,会诊8千余人次,协助当地开展科研项目17个。

医疗协同发展工作提高了河北当地的医疗服务能力,填补了当地的很多技术空白,提升了京冀两地的医疗同质化水平;在为当地患者提供就近就医便利的同时,也将逐步分流来京就医患者,在推进患者在京津冀地区的层级有序就诊、提高优质医疗资源使用效率、缓解来京就医人群带来的人口和交通压力、促进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京津冀医疗卫生功能疏解 暨河北燕达医院与北京优质医疗资源合作 情况汇报

第一部分

燕达国际健康城中医疗、养老板块基本情况介绍

燕达国际健康城为一座超大规模、国际化、信息化的绿色生态医疗健康和老年养护基地,由河北燕达医院、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医学研究院、医护培训学院、国际会议中心五大重要板块组成。

1.1 河北燕达医院简介

河北燕达医院作为燕达国际健康城中最为重要的板块,是一座集医疗、科研、教学于一体的民营大型三级综合医院,总建筑面积约52万平方米,总床位3000张,已建成床位1000张,展开床位2000张。医院拥有世界先进的大型医疗检查及手术设备,包括500排动态宝石CT、64排CT、3.0T磁共振、双C型臂血管造影机、机器人DSA、高能直线加速器、数字化心脏复合手术室;此外,医院还配备有大规模的高压氧仓群(50人仓位)、亚洲最大规模的气动物流传输系统、自动摆药机及条码采血流水线系统等现代化设备。

1.2 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简介

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总建筑面积约65万平方米,规划床位12000张,一期已建成约12万平方米、开放床位2300张,是一所集医疗、康复、养生、养老于一体的大型老年养护机构。根据入住宾客的身体健康状况,养护中心分别设置了自理区(家居式养护楼)和半、非自理区(宾馆式养护楼),并配有相关设施和服务。自理区按家居式花园洋房建造,户型分别有一室一厅、两室两厅和三室两厅,配置了中式、美式、欧式、东南亚式等不同风格的居所,生活设施一应俱全。非自理区域按星级宾馆设置,分别有单间、两套间和三套间。

第二部分 河北燕达医院京冀医疗一体化工作成果

2.1 与北京朝阳医院联盟共建

2013年10月17日——京冀两地签署《河北省人民政府与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卫生合作框架协议》。2014年5月9日——在京冀两地政府和卫生主管部门的支持和推动下,燕达医院与朝阳医院正式签署合作协议。

截止目前,北京朝阳医院派出5名院级管理人员、6个科室13名医生以及7名护士长期在燕达医院工作,负责医务护理及心脏呼吸妇产普外等病区的管理及诊疗工作,同时派出19个科室62名临床医学专家定期出诊、查房及手术,基本覆盖京东百姓在燕达医院每天都能挂上北京朝阳医院各科专家号、看上病、住上院的需求。

合作一年后,门诊量同比2014年5月之前一年,增长了181%,住院人数同比增长196%,手术量实现同比增长217% ;同时,医院的急诊量、床位使用率等也有相当程度的增长。更为重要的是,河北燕达医院医疗技术水平也有了迅速提高,现已能够开展如乳癌根治术、腔镜子宫全切术、心内心外联合杂交手术、活体肾移植手术、前列腺癌起搏器植入术等高难度手术。目前的燕达医院已逐步成长为京东地区医疗机构的“领航者”,承担起三级综合医院应有的收治疑难危急重患者、提供多层次、大综合的医疗保障社会卫生责任。

在医保、新农合对接方面,目前,燕达医院在医保资质方面被确定为:河北省直属医保、三河市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保、三河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廊坊市、大厂县医保定点也已协调年内对接并按域内资格报销;去年9月底北京市卫生计生委确定我院纳入北京市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

2.2 与北京天坛医院专科共建

2014年11月18日,燕达医院引进北京天坛医院的国家级专科资源,合作共建“天坛•燕达脑科中心”。北京天坛医院成立由神内、神外、介入、影像等专业7位顶级教授组成的专家委员会负责脑科中心的学科定位及发展规划,统筹相关专业技术的输出及专家团队的派驻。截止目前,北京天坛医院派出2个科室近10名管理人员、2名主任医师、12名周末出诊专家长期在燕达,负责出诊、查房、手术及医务护理等重要职能部门及神经内、外等病区的管理、诊疗工作。目前,燕达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已成为京东地区脑病诊疗中心,门诊住院数量较前有近一倍的增长,未来,天坛医院与燕达医院将进一步拓展、深化双方的合作内涵,在医疗、教学、科研领域以及国内外领先技术方面紧密联动、强强联合,共同走出一条跨区域、跨属性的医疗利民合作新路径,为广大患者谋福利。

2.3 与河北医科大学正式结为附属医院关系

2015年1月16日,燕达医院与河北医科大学签署协议书,成为河北医科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2015年7月下旬首批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与护理实习生转入燕达医院。在建立附属医院关系后,除共同开展教学、医疗、科研协作和学术活动之外,双方还重点通过以下4项工作的开展,搭建极具人才竞争力和吸引力的平台:一是设立河北医科大学“燕达奖学金”项目(2015-2016年度出资50万元人民币用于奖学金的评比和发放);二是对与燕达医院合作的北京市有关医院、河北医科大学共同成立“燕达医疗联盟科研基金”,在科教研方面开展深入合作;三是为了更好地推动京冀医教研一体化,对与燕达医院合作的北京朝阳医院、天坛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北京中医院派驻到燕达医院具有教授职称的临床专家承担带教任务的,河北医科大学可以聘为兼职教授,对没有教授职称的临床专家可以评聘为教授职称;四是燕达医疗合作共建单位可与燕达医院联合申请河北省科研基金项目,同时在北京因名额限制无法申报的科研项目也可通过此渠道进行申报工作。

2.4 与首儿所共建“首儿所•燕达儿科疾病诊疗中心”

2015年6月24日,在京冀两地政府领导的见证下,燕达医院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2015年8月8日,首儿所•燕达儿科疾病诊疗中心正式成立开诊。根据合作协议的内容,未来,双方将全面整合各自优质资源,通过首儿所派驻至燕达的中心主任、学科建设顾问、常驻专家、定期出诊专家、资深护理人员,开展同质于首儿所儿童医院本部的临床医疗、人才培养、科研教学等工作,以全面提升燕达医院综合儿科的临床、教学和科研能力,填补京东地区暂无高水平、优质儿童专科的诊疗空白。

2.5 发挥医养结合优势,与北京中医院共建“北京中医医院-燕达中医诊疗中心”

2015年11月1日,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与燕达实业集团董事长李怀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并共同为“北京中医医院——合作医院”、“北京中医医院•燕达中医诊疗中心”揭牌。预计在3-5年内,“北京中医医院•燕达中医诊疗中心”将被打造成京东地区具有一定诊疗技术水平和规模的集医、教、研于一体的中医综合诊治目的地。同时,作为合作共建的外延部分,北京中医医院还将进一步横向联动与燕达医院同处燕达国际健康城内的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将其作为北京中医医院国家级、市级名老中医、首都国医名师的养老养生基地,让这些高龄名医名家在养护中心颐养天年的同时传承国粹,惠及燕赵百姓。同时更要借助京津冀交差点这一有利地理优势,形成一个独具中医特色的集康复、医疗、养老于一体的健康中心之地。

结语

2015年以来,“京津冀医疗协同发展”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利好民营医院的政策也频频颁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时代将赋予燕达医院新的发展内涵,相信在京冀两地政府及行政卫生主管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在合作伙伴的倾力帮助下,优秀的人才、先进的技术、超前的理念、深厚的人文精神都会逐步植入燕达,推动燕达医院医疗、教学、科研的全面协调发展,助力燕达医院向政府放心、人民满意、社会认可的国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迈进。同时,燕达医院也将会继续扎实前行,为践行“盘活存量”、“优化资源配置”起到行业示范带头作用,为落实疏解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实现京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贡献力量!

北京儿童医院托管保定市儿童医院探索京津冀跨区域医疗合作新模式

2015年5月15日,北京儿童医院与保定市卫生计生委举行签约仪式,北京儿童医院正式托管保定市儿童医院,成为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首家推行公立医疗机构跨省托管的医院。

一、托管背景

北京儿童医院是中国领先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儿科医院,位于北京市西二环,每年都要接纳来自全国各地的几百万患儿。2014年门急诊量达337万人次,2015年门急诊量320万人次,约60%来自京外地区,其中,河北患儿居首位(约占门急诊病人的19.64%,住院病人的26.84%)。如何合理分流这一部分患儿,在京津冀卫生协同发展规划下,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帮助河北患者能够在当地享受到基本的医疗服务,危重症患者能够及时转诊到北京儿童医院,建立有序的就诊模式,一直是北京儿童医院努力的方向。

保定市地处河北省西南部,共有1100万人口,其中有300万儿童。保定市儿童医院创建于1958年,是河北省唯一一所市级儿童专科医院。医院床位设置300余张,日门诊量约800人次。2011年保定市儿童医院新址开工建设,预计2016年投入使用,医院接待能力将大幅提升,但人才和技术水平亟待改善。

二、托管形式

经双方协定,实施托管后,保定市儿童医院加挂“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标牌,实行所有权和管理权分开,医院的国有公办性质、资产归属、独立法人、医院功能、财政拨款渠道、职工身份等均保持不变。双方成立“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理事会”,由北京市医管局、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市卫生计生委、保定市财政局和保定市儿童医院委派人员组成,负责制定保定市儿童医院的发展战略,提名并考核保定市儿童医院院长人选。委托管理期为十年。在托管期间,力争使保定市儿童医院达到三级甲等儿童医院技术水平。

随后,2015年7月23日,双方举办了托管诊疗工作启动仪式,正式启动了相关工作,由北京儿童医院派驻专家参加保定市儿童医院门急诊、查房、会诊、手术、学术讲座、临床带教等工作,建立保定危重症儿童赴北京儿童医院转运快速通道、儿科医师培训机制等,指导当地医疗、科研、管理等工作。

三、托管成效

截至2016年1月20日,北京儿童医院累计派出专家126人次,看诊1716人次,涉及呼吸、肾脏、新生儿等十多个专业;在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举办讲座近100次,参加培训医务人员约1500人次;累计接收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转诊病人67例次;同时为充分利用医疗资源,将病情稳定、治疗规范的患者下转回当地医院,实现6例双向转诊;累计接收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医护14人次进修;为培养和带动当地医生水平短期大幅提升,以北京儿童医院专家常驻保定的形式,依据当地的特色和需求,首批建立了呼吸科、新生儿内科、泌尿外科、新生儿外科、重症医学科五个重点专科。

数据显示,相比2014年,北京儿童医院2015年的门诊量下降了17万(2014年门急诊量337万人次,2015年门急诊量320万人次)。

四、相关工作

数据变化的背后,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及推进实现儿科分级诊疗,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方面,北京儿童医院除托管保定市儿童医院之外,还做了很多其他工作,比如托管顺义区妇幼保健院以促进城市中心优质医疗资源向郊区转移;在带动全国儿科发展过程中,联合18家省级儿童医院组建北京儿童医院集团,通过“专家共享、临床共享、科研共享、教学共享、预防共享和管理共享”,带动全国儿科整体水平提升;推行非急诊挂号全面预约,引导患者合理有序就医,保证医疗秩序等。

五、未来计划

下一步,北京儿童医院将进一步推进托管保定儿童医院相关工作,包括逐步规范专科建制,促进检查结果互认等,力争不断发挥北京儿童医院的技术和管理优势,提高河北地区儿童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缓解河北患儿到北京就医的压力,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与此同时,依托北京儿童医院集团平台,继续实施并推进分级诊疗,将常见病、多发病患儿尽可能留在当地,为疑难重症患儿赴北京儿童医院就诊畅通预约渠道,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利用,改善患者就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