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有些失眠测不出来

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 宋崇升

有人说,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白天有说有笑,晚上睡个好觉”。说明睡眠是一个人主观幸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失眠则会带来烦恼。不久前有位患者就诉说了自己的痛苦,她感觉自己十几年来都睡不好觉,甚至经常觉得自己整夜都没有睡着。但和别的患者不同的是,陪同一起前来的丈夫却否认了她的说法,称其每晚睡觉都打呼噜,睡得比谁都香,感觉就是在装病。患者这么多年去过很多医院,每次在医院做睡眠脑电监测等检查,结果睡眠时间和深度基本都没问题。这是怎么回事呢?

实际上,这个患者还真的有失眠,只不过不是平时所说的能够测出来的失眠,专业上称为假性失眠、主观性失眠、睡眠疑病症。这种失眠可以看作是患者“自我感觉上的错误”,他们自己觉得有严重失眠,检查却缺乏睡眠紊乱的客观证据。而且,患者白天的生活工作学习等受损状况,与其所述的睡眠缺失程度对不上号。

假性失眠的患者容易低估睡眠时间、高估觉醒时间。比如上床后10分钟入睡了,患者可能感知为一刻钟;睡眠期间可能有20分钟是醒着的,但患者会判断为半小时。或者虽然进入浅睡眠了,但如果将其唤醒,患者则感觉很清醒,没有睡着的感觉。患者对一晚总的睡眠时间的估计通常小于或等于实际睡眠的一半,比如睡了6小时,但觉得只睡了两三个钟头。

在失眠症患者中,假性失眠占5%左右,在青年和中年人中多见,女性中可能发病率略高。容易假性失眠的人可能对睡眠的“要求”比较高,例如一定要睡够8小时;还有的人接受不了睡眠长度和质量小范围的波动,如由长途旅行、环境改变带来的短暂失眠。还有研究发现,一些假性失眠症患者习惯于把外界的压力或不和谐内化,将自己和外部世界的冲突,转化为自己和睡眠的冲突,或将负性情绪或消极认知转化为自责或压抑,这些没有得到化解的内心冲突影响了对睡眠的感知。

对于假性失眠的治疗,重点在于让患者认识到他们的睡眠是正常的,一般不需要药物干预。可以通过认知行为治疗改善患者对睡眠的感受;为患者解读客观的睡眠监测报告,引导其正确看待睡眠问题,不因自认为的“睡不好”感到焦虑;还有的临床医师也会训练患者对睡眠状态的感知,使其对睡眠和清醒时间的判断更加准确、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