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林妹妹”扮演者陈晓旭到歌手姚贝娜,近年来明星因乳腺癌不幸离世的新闻频频见诸报端。乳腺癌——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什么乳腺癌如此高发?女性朋友们又该如何防范?本期,专家就为大家总结了一套乳腺癌早发现早治疗“指南”。
受访专家: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胸外科兼乳腺外科主任 王远东
本期编辑:水欣
从2000年开始,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呈缓慢上升趋势。据国家癌症中心2019年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乳腺癌年发病人数为30.4万,城市人口占2/3,占所有女性恶性肿瘤的17%。
乳腺癌年龄发病率呈双峰趋势,45~49岁为第一个发病高峰,55~59岁为第二个发病高峰。但也有很多女性发病年龄提前,倒在了抗病征程上。

乳腺癌其实离我们并不远,除了遗传和环境之外,生活中有很多因素会对乳腺健康造成影响。
体重超标
体重超标或肥胖会导致乳腺癌风险增加30%~60%。
腰围变粗
脂肪堆积的部位十分关键,腰围变得越粗,乳腺癌风险就越大。
运动太少
运动过少,容易导致脂肪堆积,很多疾病也会接踵而至,比如乳腺癌。所以,女性应增强运动,这是提高身体抗炎能力和免疫力的自然方法,还有助降低血糖和血液中胰岛素水平,帮助身体分解雌激素。
经常喝酒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杂志》曾刊登研究,对9.1万名15~40岁美国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每天摄入10克酒精的女性,乳腺癌发生几率增加11%;每天摄入15克酒精,乳腺癌发生几率增加34%。
肉多菜少
红肉、糖和高脂肪乳制品摄入过多会增加患癌风险,而多吃植物性食物有助抑制癌细胞生长。
有家族史
一个一级亲属(即母亲、姐妹或女儿)患有乳腺癌,女性本身罹患乳腺癌的可能性就会翻倍;如果有两位确诊乳腺癌,罹患乳腺癌的风险就会增加3倍。
毒素干扰
暴露于被称为“内分泌干扰物”(也称为环境激素,是外源性干扰内分泌系统的化学物质)的某些毒素环境中,会增加乳腺癌发病几率。
常见的内分泌干扰物包括:双酚A和化妆品防腐剂邻苯二甲酸。
出现征兆,早做检查
乳腺癌的治疗效果与发现早晚密切相关,一旦发现12个异常征兆,应及时到专科做进一步检查。
1. 厚肿块:乳房组织突然增厚,可能是严重潜在病症,如乳叶原位癌或炎性乳癌。
2. 凹陷:有些人会注意到乳房下垂或凹陷,这可能是癌细胞被乳房组织“栓住”,向内推挤所致。
3. 皮肤溃烂:极少数的乳癌病例是在皮下,会造成破皮或伤口。
4. 发热或发红:若乳房感觉热热的,或有大面积发红,可能是发炎性乳癌的迹象。
5. 新增分泌物:乳头一侧分泌液体,呈棕色或透明色,可能是血渍,意味着乳房中的某种物质引起了刺激。
6. 斑块:皮肤变得坑坑洼洼、不平滑、出现褶皱,是发炎性乳癌的常见症状。
7. 凹凸肿块:当乳房上出现局部肿块、凸起或隆起都应就医检查。
8. 静脉曲张:这可能是癌细胞阻塞血管的征兆。
9. 乳头内陷:可能是乳头后方有硬块导致乳头内缩。
10. 形状或大小改变:乳房任何形状或尺寸的变化,若不是和生理期有关,就该进行检查。
11. 橘皮皮肤:当皮肤出现如橘皮样改变,可能是乳房组织体液累积所致。
12. 肿块:自我检查有无乳房硬块,癌症的肿块大多感觉硬挺且不会移动,就像柠檬籽一般。

日常生活中,女性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有效避免乳腺癌的发生。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饮食均衡。不要挑食偏食,最好每天饮食中都包含水果、蔬菜、鱼类、豆制品等。
减少服用避孕药。经常服用避孕药会使乳腺癌发病率增加1.24倍,不过一旦停用,危险很快就能降低。
控制体重。美国哈佛大学对9.5万名护士进行16年跟踪调查后发现,绝经期后得乳腺癌的患者,16%是由于体重增长过快所致。成年女性体重增加越快,乳腺癌发病率越高,因为脂肪中的雌激素容易诱发乳腺癌。
加强乳腺癌筛查
月经初潮早、绝经迟,未生育或35岁以上生育第一胎,有乳腺癌家族史或良性乳腺病史的女性都属于高危人群,更要警惕乳腺癌。
专家建议:
40~45岁女性每年一次乳腺钼靶检查,致密型乳腺推荐与B超联合检查。
45~69岁每1~2年进行一次乳腺钼靶检查,致密型乳腺推荐与B超联合检查。
70岁以上每2年一次乳腺钼靶检查。
乳腺癌不只女性会患,其实男性也会得乳腺癌,可能受到遗传或抽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所致。虽然男性乳腺癌发病率只有女性的百分之一,但也需注意乳腺健康,必要时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