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不饿,却总想吃东西,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情况。但有时候,“嘴瘾”可能是身体在向你传达“疾病信号”。
想做个快乐的吃货,不仅要解馋,也要关注健康。
受访专家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大内科主任、教授 冯常炜
本期编辑:张筱悦

一天之中,下午3点~6点时最容易“嘴瘾”发作。因为此时我们体内的血糖在降低,人开始变得慵懒。
为了重新打起精神来,吃点东西就成了不少人的选择。
在有“嘴瘾”的人的食谱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巧克力、饼干、冰淇淋、薯片、奶酪,这些都表明了人们对脂肪和糖的强烈渴望。
食欲大增可能是疾病信号
一般而言,在较短的时间里,食量大幅度地增多,可能不是消化太好的缘故,也许是一些疾病的症状或信号。
糖尿病
由于大量的葡萄糖从尿液排出,糖不能充分被人体吸收,反馈性地刺激大脑进食中枢,使患者时常处于饥饿状态,因而需要多食以求代偿补充。此类病人除多食外,还有烦渴、多尿、体重下降的“三多一少”症状。
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
由于甲状腺素的大量分泌,使体内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的分解代谢增高,热能消耗过多,各种代谢亢进的表现相应出现,如多汗心悸、体重下降、吃得多。此外,各器官系统的兴奋症状也较明显,如夜里失眠、性情暴躁、手颤、眼球突出、头痛、血压升高且可出现甲状腺肿大。
皮质醇增多症
患者病后食欲亢进,同时出现异常肥胖:面部肥胖,胸腹部脂肪堆积,而四肢却不肥胖,有时反而消瘦,与肥胖的躯干形成极为鲜明的对比,因此也叫做“向心性肥胖”
胃泌素瘤
胃泌素瘤是一种少见的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可能因为早期肿瘤细胞生长活跃,刺激胃部激素与胃酸的分泌增加,从而引起食欲的提高。
神经性多食症
这一部分患者本身并没有什么器质性病变,但就是经常会感觉到饥饿并且无论怎么吃也吃不饱,通常还有一时吃不上东西就“昏倒”的现象。
此外,胰岛B细胞癌、钩虫病、绦虫病、肥胖性生殖无能症等疾病也会造成食欲亢进。
专家提醒,如果感到食欲与往常大不相同,特别想吃东西,已有较长时间,应提高警惕,及时去医院检查,查明原因,以免错过疾病治疗的最佳时机。

以下几个饮食习惯,可以帮你在不知不觉中“管住嘴”。
学会“挑食”
要控制食欲,避开高脂肪的食物。肉类里鱼、虾、鸡等白肉,或是瘦的红肉,都含有较低的脂肪和很高的蛋白质,令饱腹感持续时间变长。
吃饭要专心
对饱的感受,是人的本能,天生具备。不过,对不同级别饱的感受,一定要在专心致志进食的情况下才能感觉到。
如果边吃边聊,或边吃边看电视,就很难感受到饱感的变化,从而不知不觉地饮食过量。
改变进餐顺序
对于肠胃健康的人来说,可以先吃清爽的新鲜水果,然后喝一小碗开胃汤,再吃蔬菜类菜肴,把胃填充一部分。这时再吃主食,最后吃鱼肉类菜肴。
进食速度慢一些
大脑神经接收饱腹感信号通常需要20分钟左右,如果你少于这个时间就匆匆结束了一餐,大脑会来不及提醒你已经饱了,结果造成实际能量摄入超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