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来自广东人的亲身示范:好好吃饭是怎样让你变瘦的……

广东人有着喝早茶的习惯,俗称“一蛊两件”,而喝正宗广式早茶少不了的就是这些点心——肠粉、虾饺、凤爪等。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在这样一个美味盛行之处,却偏偏盛产“瘦子”。

对于广东人的瘦,网友们同样表示费解,甚至有相关的话题讨论区。

本期我们邀请专家,对广东的饮食方式进行分析,以期能从中有所启发并在日常的饮食中有所应用。

受访专家:

北京同仁医院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副主任医师  马志敏

军事医学科学院食品与营养系博士 芮莉莉

中国注册营养师  谷传玲

跟“吃不胖”的广东人学吃饭

同样都是吃货,广东人为何吃不胖?除了遗传基因,健康的饮食习惯功不可没。看看广东人是怎么吃饭的吧!

顿顿蔬菜

广东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三日不吃青(菜),走路不正经。”

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结果显示,中国城乡居民平均每日蔬菜摄入量为269.7克,其中,广东人为302.1克,这个量已经达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对蔬菜摄入量的推荐(300~500克)。

科学依据:

蔬菜在各类食物中属于能量最低的,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以增加饱腹感,减少其他高能量食物摄入,对控制体重十分有利。

为保证每日蔬菜摄入量,建议大家每顿饭吃1~2个“拳头”、一天吃至少5个“拳头”。

对大部分人来说,早餐是最容易缺少蔬菜摄入的,建议配一把圣女果、一个西红柿或一根黄瓜等,如果有条件煮饭,可以把小油菜、菠菜等绿叶菜用沸水焯十几秒,捞出后淋上一点酱油或沙拉酱,也是一顿美味的早餐时蔬。

清淡烹调

广东人讲究“清、鲜、嫩、滑、爽、香”,追求原料的本味、清鲜味。白斩鸡和清蒸鱼是广东人餐桌上不可缺的经典菜。与北方菜相比,粤菜的口味较清淡,烹调手法多用蒸煮、偏爱白灼、常用炖煲。

清蒸鱼

科学依据:

脂肪产生的能量是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2.25倍,与煎炸等相比,蒸煮、白灼等烹饪方式有助于人们减少对脂肪的摄入,控制能量摄入。平时也推荐大家尽量选择清蒸、白灼等烹饪方式,操作简单,用时也短,十分方便。

饭前喝汤

广东人饭前喝汤,不是像紫菜蛋花汤之类的速食汤,而是老火靓汤。汤中通常食材丰富,会放些药材,有清热祛湿等效果,一般要煲两三个小时。

科学依据:

饭前喝碗汤,能给人带来暂时的饱腹感,饭量相对减少。不过,煲汤时间过长,食材营养成分会有一定损失,汤中油脂也会比较多,喝前尽量撇去浮油。

对大家来说,把汤做得清淡些、在饭前喝汤的习惯可以借鉴。如果没时间煲汤,饭前喝两三百毫升的水,快吃饱时再喝两百毫升,也能减少食量,有助于控制体重。

爱好饮茶

“清晨一壶茶,不用找医家”。聚朋会友、洽谈生意、业余消遣,广东人都喜欢去茶楼。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披露的数据显示,广东的茶叶年消费量接近25万吨,约占全国总销量的1/10。

科学依据:

目前没有明确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喝茶与控制体重相关。但是,很多相关性研究显示,喝茶对于减肥和保持体重有显著积极影响;同样的条件下,饮茶者与不饮茶者相比,其腰围及BMI(体重指数)都会有所下降。

餐具小巧

广东菜都是小份量,选用餐具也十分小巧。有一项吃自助餐的调查显示,用大盘子的人比用小盘子的多给自己盛了52%的菜量,而且也多吃了45%的菜量。

科学依据:

一方面,用小碗、小盘子盛满餐食,视觉上会让人更有满足感,充满食欲;另一方面,大碗大份量容易剩饭,无形中给人造成心理压力,导致人多吃。所以,大家平时选用一些小巧的餐具,有助于控制体重。

同样是吃饭,南方人VS北方人

南北方人的口味差异,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南甜北咸”。具体来说,长江以南的地域偏爱甜味,糖是南方人做菜必不可少的原料;而黄河以北则偏向咸味,做菜时常常放很多盐和酱油。

南方人做菜偏甜

“南甜”的集中代表是江浙菜,杭州、无锡、上海人更是“甜出了名堂”。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糖摄入量为当日摄入总能量的5%左右,约为25~30克,而一份糖醋排骨约含75克糖,红烧肉含糖40~50克,一道菜就吃完了两三天的糖。

血糖升高会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还会刺激人体分泌更多胰岛素,引起糖代谢异常。建议江浙沪一带居民,饭菜少放或不放糖,少吃高糖甜点;主食粗细搭配。

北方人做菜偏咸

“北咸”多集中在山东一带,俗称鲁菜。北方人做菜偏咸,喜欢用酱油等调料,有些菜肴太过重口,反而失去了食材原有的本味。盐日均摄入量达12~18克,远高于南方人的7~8克。

建议北方居民将酱油的使用量减少一半,烹饪时尽量多学习南方,选择清蒸、白灼的方法;做菜放盐别凭手感,每人每天盐摄入量不要超过6克。

南方人爱吃米,北方人爱吃面

除了“南甜北咸”还有“南米北面”之说。米和面在热量、营养成分上,虽有些许差异,但基本可以忽略。两者整体上没有质的差别,是可以互相替代的主食。

总体上看,大米和面粉都是经过精细加工的主食,它们提供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很少。要想从主食中获得更多营养,还是应该粗细搭配,用绿豆、燕麦等粗粮代替一部分精米白面。随着生活节奏加快,饮食不当带来的肥胖问题也愈发严峻——有商业调研显示,今年第一季度36%受访网民认为自己超重。

人们羡慕广东人“怎么吃都不胖”,但其实不是广东人吃不胖,而是他们的烹饪方式、饮食习惯、地域气候,注定了他们多数人不易发胖。

生在北方地区的人们,不妨也学习一下广东人,限制食盐摄入量,少吃腌制食物、油炸食品,多吃果蔬,让好身材“吃”出来。▲

本文作者:生命时报记者 任琳贤  责任编辑: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