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医药 养生 生活 母亲行动 长寿 视频 关于我们

明年一二月份,我们将迎来抗疫曙光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 张伯礼

曙光应该是在明年一二月份的高峰过后,到春暖花开时,疫情就会进入常态。

>>>>>详细



感染高峰期受多因素影响,城市早于农村到来

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专家组组长 梁万年

从城乡来说,城市达到的高峰时间可能要比边远、农村地区要来得早。

>>>>>详细



个人健康素养对防疫起了重要作用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党委书记、主任 李长宁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要充分认识到自己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从出生到老年,不同生命阶段会面临不同问题,都有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详细



每个人积极参与,慢病拐点将早点到来

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主任 吴静

要想准确预测我国拐点非常难,慢病的发生受遗传因素、内外环境因素,特别是生活方式、卫生保健等各方面的影响,还有社会决定因素,如城市化、工业化、人口老龄化等。

>>>>>详细



当下亟需解决新冠“降类”问题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孙东东

我们国家卫生立法在社会治理这个大范围内,是立法最多的,有14部。

>>>>>详细



从香港经验来看放开是可以放心的

香港卫生事务委员会委员 陈恒镔

以奥密克戎的低毒性,以及我们在用药等方面累积的经验,我觉得现在是可以放心开放的,但要重点保护好老人和小孩。另外,疫苗接种是防控措施里最重要的一环,提高疫苗注射率非常必要。

>>>>>详细



抑郁症正成为负担最大的疾病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 陆林

人类历史上,每次传染病流行过后,都会有约20%的人遗留长期精神心理问题。

>>>>>详细



医疗挤兑下一步可能出现在床位上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 李侗曾

随着国内疫情防控政策调整,社会面感染者人数增多,包括医疗机构职员、社会公共服务人员、商超快递外卖从业者等,感染风险升高。医疗系统受到的冲击较大,医护人员也已经做了心理准备。

>>>>>详细



不能把疫情凶猛都归结于放开

公共卫生与流行病学专家 曾光

“放开”不单纯的取决于公共卫生决策。如果单纯从公共卫生观点来看,我们宁愿时间再往后拖一点,比如把疫苗接种再提高一些。

>>>>>详细



健康就是每天一日三餐吃出来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主任、教授 马冠生

“民以食为天”,营养是生命和健康的物质基础,也是免疫系统的物质基础。“吃好”才能保证健康,才能让免疫力在抗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详细